科技看点
展圈号:18929387209 IP属地:
  • 关注0
  • 粉丝0
  • 获赞0
暂无简介
关注
  • 展圈
  • 展会
  • 展团
  • 签证
智能穿戴新纪元:戒指革命引爆千亿市场!
清晨7点,张女士在智能戒指的轻柔震动中醒来。手机屏幕上自动弹出睡眠报告:“深度睡眠时长增加25%,血氧波动异常减少90%”。这枚不起眼的钛钢戒指,已成为她全天候的健康守护者。当人们还沉浸在智能手表带来的便利时,一场由小小戒指引领的可穿戴革命正悄然重塑我们的生活。2025年,智能穿戴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其中最闪耀的明星,莫过于那些戴在指间的“健康管家”。
戒指革命:轻便、精准、时尚Circular推出的Ring 2支持“数位尺寸”技术,用户下单时通过APP就能定制专属尺寸,彻底解决了智能戒指的佩戴适配难题。这款戒指内置ECG传感器,能进行精准心脏监测,续航时间长达8天。奢华风也吹进了智能戒指领域。Ultrahuman推出的Rare系列采用18K镀金和95%纯铂金材质,定价高达1.3-1.6万元,将科技产品变成了高端时尚配饰。
国内市场同样火热。RingConn智能戒指(深圳市玖治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在国内首销当日即荣登天猫智能戒指榜首。这款采用食品级钛钢的中国品牌产品,医疗级环氧树脂内衬对皮肤友好,支持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准确率超过90.7%。 单次充电可使用10-12天,搭配充电仓续航更长达150天,彻底告别电量焦虑。
千亿市场:爆发式增长已至2025年被视为AI智能穿戴设备的爆发元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51亿元,到2034年更可能突破4317亿美元;智能戒指市场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7%。预计2023-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4.1%,整体规模将突破10亿美元;在区域分布上,北美市场占全球智能戒指销量的近40%,中国市场则以约45%的地区占比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增长点。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拟于 2025 年 11 月 14 日—16 日在深圳举办,拟设置国之重器重大科技装备、科研院所、高校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科技巨头产业链、未来前沿科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省市科技成果、国际科技成果、金融与资本投融资服务等专业展区,目标展览面积 40 万平方米,拟邀请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参展参会,全方位展示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发布高新技术最新成果,展会期间将举办全球采购对接大会和全球投融资供需对接会,重点呈现中国尖端科技成就。
景区高科技!外骨骼机器人出租,老人也能轻松征服高山!
近日,西湖区场景创新服务中心成立,政府化身“红娘”,用真实场景为科技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测试验证、首试首用、应用推广的机会。
“带”着老人爬楼
近期,外骨骼产品走进西湖区留下街道。在留下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后,92岁的颜伯勋在中心来回走了好几圈,“爬3楼都气喘”的63岁吴阿姨能“轻松上5楼”。“社区附近有很多台阶和上下坡,膝盖不好的老人走上走下不是很方便,有了外骨骼设备,老人上下楼会轻松很多。”吴阿姨说。外骨骼产品分为髋部助行外骨骼和腰部搬运外骨骼,即“踏山”和“搬山”,用处各不相同。穿上“踏山”,能轻松上下楼;穿上“搬山”,可以轻松搬运大米等重物。
“带”着游客逛景区
今年以来,黄山、泰山等景区推出外骨骼租赁服务,游客花几十元就能体验机械助力登山。杭州也引入了这项服务,智元研究院的外骨骼设备入驻灵山景区。该景区以竖井式溶洞著称,地形崎岖多台阶,外骨骼能为穿戴者提供髋部助力,尤其在陡峭路段效果更明显。目前景区巡护员已率先使用该设备。智元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这款外骨骼通过AI算法能自动适配使用者的身高、体重和步态,实时调整助力方案。景区负责人表示,当前设备数量有限,待量产后将邀请更多市民来体验"无痛爬山"。更多“外骨骼机器人”即将上市
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的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已引入智元研究院的外骨骼设备,并举办了30多场试穿活动。目前该研究院已推出"踏山"和"搬山"两款民用外骨骼,以及面向消防应急和工业搬运的专业型号,其中"踏山"款已进入量产阶段,定价下探至万元以内,标志着外骨骼技术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市场。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将拓展助老助行、康复辅助等多个应用领域,并计划在今年9-10月推出更多新产品,加速中国智能穿戴产业核心技术突破。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拟定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超5000家品牌展商及40万专业观众参观。拟设“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16大展区。展会期间将举办全球采购商大会和投融资对接会,重点呈现中国尖端科技成就,促进全球产业链升级与跨界融合。
来源:网络素材及高交会相关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铁臂”柔情!机器人助威团亮相高考:钢铁之躯传递最暖祝福

封面图
高考的号角吹响,全国考场外,一群特别的“助威团”悄然现身。它们由金属与芯片组成,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为奔赴考场的学子们送上别样温情。
北京:人形机器人手持鲜花送考祝福
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外,一台具身机器人“天工2.0”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目光。这台机器人不仅送上了鲜花,更为每位进场的考生送上了祝福,祝愿他们在考试中一举夺魁。这样的科技元素不仅增添了考场的活力,更让考生们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支持。

河南开封:旗袍机器人寄寓“旗开得胜”
在河南开封某考点外,一尊身披鲜红传统旗袍的机器人格外醒目。那抹亮色在人群中跳跃,钢铁之躯上流淌着丝绸的光泽。当晨风拂过,旗袍的褶皱轻轻摆动,仿佛为“旗开得胜”的美好寓意注入一丝灵动的生机。它静立在那里,用科技之躯托举起千百年传承的文化祝福,无声却有力。
长沙:最萌机器人送考团助威减压
为了给高考学子加油,长沙也是拼了,“最萌送考团”的机器人们则展现出另一种灵动。它们摇摆着机械臂,用预先设定的节奏向路过的考生挥手致意;圆润的头部显示屏上,温暖的笑脸表情不断闪烁;当被记者问及有何想对考生说的话时,“笨笨”迅速回应:“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紧张,你们都是经过了长时间努力学习的,一定没问题!加油!奥利给!”考生们紧张的神色,在抬头望见这些努力“卖萌”的钢铁伙伴时,常不自觉地化为嘴角的一抹笑意。

当齿轮的转动也甘愿成为情感的邮差,这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力量:科技的光,终究是为了照亮人间温情而点。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设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展区,总规模40万平方米。展会同期将举行全球采购商大会及全球投融资供需对接会,集中展示中国前沿科技成果,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与跨界融合发展。

来源:网络素材及高交会相关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可食用机器人遇上甜点!全球首款“活”蛋糕诞生,每一口都在“跳舞”
可食用机器人从科幻迈向现实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与厨师合作研发出全球首款全可食用机器人婚礼蛋糕RoboCake,标志着可食用机器人技术正从科幻走向现实。这款蛋糕顶部装饰着石榴味明胶软糖机器人,底层嵌有由维生素B2、槲皮素和巧克力制成的可食用电池,可为LED蜡烛供电,气动系统使其能活动头部和手臂。咬下时不仅能品尝黑巧克力风味,还能感受电解质的微酸刺激,展现了食品科技的创新可能。
EPFL团队主导的"机器食品"项目始于2021年,已取得多项突破:他们以鱼饲料为原料开发出生物降解水上机器人,长5厘米、重1.43克,利用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水触发反应产生动力,可在完成任务后沉入水中成为鱼食;研发出可食用流体电路和导电油墨,用于监测作物生长。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电子垃圾污染问题,更开辟了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可食用机器人多领域应用促环保减废
在医疗领域,可食用机器人可实现精准药物递送和体内监测,帮助吞咽困难患者降低肺炎风险;在环境保护中,其可模拟野生动物食物外形,搭载疫苗主动吸引动物接种;在水产养殖中,作为智能载体提高投药效率。据《自然·评论材料》研究显示,该技术每年有望减少全球4000万吨电子垃圾,重塑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风险挑战 仍需关注
然而技术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现有可食用材料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需开发新型生物分子计算系统;组件交互可能引发未知安全风险;医疗用途需将机器人缩小至毫米级并确保零故障运作;此外还需解决保质期延长和口感优化问题。尽管存在障碍,科学家们认为随着材料科学进步,未来机器人将突破工具与食物的界限,开启人机交互新纪元。
高交会2025:智联未来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拟定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超5000家品牌展商及40万专业观众参观。拟设“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16大展区。展会期间将举办全球采购商大会和投融资对接会,重点呈现中国尖端科技成就,促进全球产业链升级与跨界融合。
来源:网络素材及高交会相关资讯
“AI工程师”强势入驻!工业发酵迎来“智能大脑”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AI工程师”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开发与部署,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制造业。该系统首次在工业发酵中引入时间维度,能精准预测和调控发酵过程,推动生物发酵产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发酵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而时间是其关键因素,因为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直接影响发酵成败。传统生产中,工程师需24小时监控生产线并手动调控。而在智能化发酵车间,数百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微生物生长状态、氧气浓度等关键参数,智能模型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实现对复杂发酵过程的实时预测与调控,确保发酵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此外,“AI工程师”还能提前规划整个发酵周期。例如,在抗生素发酵的第20小时,系统即可生成从第21小时到第150小时的完整操作方案,精准预测全过程。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微结构实验室主任李金金表示,该系统如同为生产装上了“智能大脑”和“时间望远镜”,能实时优化工艺方案,提前预见未来生产状态,显著提高产量。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设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研院所高校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展区,总规模40万平方米。展会同期将举行全球采购商大会及全球投融资供需对接会,集中展示中国前沿科技成果,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与跨界融合发展。诚邀全球业界精英共襄盛举,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共绘智能时代产业升级新蓝图,见证AI赋能下的万物智联新时代!
来源:网络素材及高交会相关资讯
AI"天文学家"上线!智能算法开启宇宙解码新纪元
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是科学界最具挑战性的命题之一。面对宇宙的浩瀚与观测技术的局限,传统研究手段已难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而人工智能的介入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NASA戈达德中心开发的AstroAgents系统开创了代理型AI参与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先例。该系统由8个AI代理构成完整科研链条,可自主分析数据、生成假设并优化研究流程,其基于Gemini和Claude语言模型的协同工作,在火星样本研究中展现出高效假设生成能力。团队计划将其应用于未来火星样本分析,以辨识生命相关的有机分子特征。
在系外行星搜寻领域,NASA研发的ExoMiner机器学习程序通过开普勒望远镜数据训练,已成功识别出370颗新行星。尽管这些行星暂未发现类地环境,但该技术为下一代望远镜的海量数据处理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SETI研究中心正构建每秒处理2TB数据的AI系统,通过甚大天线阵列捕捉传统方法难以识别的宽带射电信号,突破性地将监测范围从无线电波拓展至可见光波段。
AI技术在地外生命探测的多维度应用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卡内基研究所通过AI分析火星岩石样本,实现近90%的生物特征识别准确率;SETI计划将AI探测器部署至土卫二羽流采样,未来可能直接应用于外星实地探测。尽管当前仍处技术早期阶段,但随着韦伯望远镜等新一代观测设备的启用,AI与天文研究的深度融合正持续提升发现地外生命的可能性,为解答宇宙生命之谜开辟全新路径。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拟定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拟设“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16大展区。本届展会特别聚焦人工智能这一引领全球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区集中呈现前沿技术突破,预计展览面积达40万平方米,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超5000家品牌展商及40万专业观众参观。
24小时在岗的"电子儿女":
中国养老机器人守护2000万空巢家庭
在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新晋"员工"智慧养老机器人"裴裴"正悄然改变着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啥子问题都难不倒它,不想摆龙门阵还能耍我们老年人专属的脑力游戏,硬是安逸!
当AI技术注入实体机身,智能机器人已突破传统界限,化身养老陪护师、家庭健康管家等多重角色。值此吸引海内外3000余家投融资机构、汇聚全球上百国3万余家采购商的高交盛会,您可化身"银发体验官",与搭载情感识别系统的"裴裴"展开暖心对话,挑战适老化体感游戏专区,观摩家庭管家机器人演示智能巡诊等20余项服务。现场技术专家将揭秘多模态交互技术如何实现"察言观色"的科技魔法。
诚邀您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莅临深圳会展中心,见证全球科技界的年度盛会——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展会,本届特别打造的"未来智造馆"将集结波士顿动力、大疆、ABB等百余家国际顶尖企业,为您呈现智能机器人、AI芯片、人机交互等前沿科技全景图。
置身未来科技试验场,您将:零距离接触全球首发的仿生机器人集群,参与人机协作的沉浸式体验;见证超100项颠覆性技术的全球首发仪式;与30余国创新团队共探商业合作机遇。即日起至11月13日,提前注册可享VIP通道。让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热土上,共同解码未来十年的科技密码!
来源:央广网及高交会相关资讯
每秒分析8000根发丝:深圳AI洗发系统背后的硬核科技
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突破,其中“AI洗头”服务的兴起成为服务业智能化的典型案例。这一创新不仅展现了AI技术在日常场景中的渗透力,更与即将于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人工智能展区形成深度呼应,共同凸显AI技术对产业升级与生活变革的推动作用。

AI洗头:服务业智能化的缩影
深圳福田区的AI洗头店通过全自动设备实现了洗护流程的标准化与高效化。顾客可通过预约系统选择时段,到店后由智能设备完成头皮检测、水温调节、护理模式匹配等环节,全程仅需15分钟,并集成红光理疗、肩颈按摩等功能。第三代设备更接入鸿蒙系统,未来计划通过算法优化个性化服务。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人力成本(单店仅需1-2名员工),还以9.9元的优惠价吸引了年轻群体,单店月销量超400单。尽管部分用户反馈水流力度需优化,但其清洁力强、无接触服务的优势仍获得市场认可,成为AI技术赋能传统服务业的重要实践。

高交会人工智能展区:AI技术展示与产业融合的核心平台
高交会人工智能展区作为全球科技前沿的展示窗口,将AI洗头这类创新应用纳入更广阔的产业生态中。展区聚焦服务机器人、人机协同技术、智能算法等领域,覆盖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等场景。例如,服务机器人专区将展出康养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等同类设备,与AI洗头形成技术互补;而人机互动展区则通过语音识别、眼动追踪等技术,进一步揭示AI优化服务流程的潜力。此外,展区还将设置沉浸式体验区,观众可通过智能算法驱动的3D模型与虚拟现实技术,直观感受AI洗头背后的技术逻辑。
诚邀参与:共探AI未来
深圳AI洗头的成功,印证了技术落地生活的可行性,而高交会则将其置于全球创新的坐标系中。无论是行业从业者、科技爱好者,还是普通市民,均可通过这一平台见证AI如何重塑未来。立即行动,预登记参展,与全球科技精英共同开启智能时代的新篇章!

来源:腾讯网--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及高交会相关资讯
20关节突围战:中国团队造出世界最小机械手 破解30年行业魔咒
当特斯拉Optimus还在探索仿人灵巧手时,中国创新力量已实现跨越式突破!南京某科技企业最新研发的EC-DexHand-5F灵巧手,以20个主动自由度缔造全球最小尺寸记录,成功破解困扰业界的体积-自由度-性能"不可能三角"难题!
作为机器人复用人类工具的核心组件,灵巧手研发需攻克机械设计、驱动控制、传感反馈、算法优化等全栈式技术壁垒。这款革命性产品通过独创结构设计,在缩小体积的同时实现多维度运动控制,其微米级精度可完美适配工业场景的精细化操作需求。
这款颠覆性产品已在北京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全球首发,现场演示了穿针引线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中国智造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科技革新浪潮奔涌,第27届中国高交会诚邀您共赴人机共融的未来之约!机器人展区重磅集结全球顶尖企业,呈现协作机器人柔性生产线、AI仿生肢、工业元宇宙等创新成果。您将零距离操作智能机械臂,对话前沿科研团队,参与人机协同技术沙龙,见证柔性制造与智慧服务的新纪元开启。11月14-16日,深圳会展中心,邀请您亲临高交会机器人展区,见证全球顶尖机器人同台炫技!扫描二维码即刻预约尊享免费门票与专属对接服务!
来源:腾讯网--机器人大讲堂及高交会相关资讯
#未来能源风暴席卷深圳# 亲手捏爆"液态黑科技"引爆全场!
瑞典林雪平大学团队研发出一种基于导电塑料和木质素的可塑性柔性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该电池通过液态电极技术突破传统柔性电池的容量与刚度矛盾,可被3D打印成任意形状,拉伸至两倍长度仍稳定工作,并经受500次以上充放电循环。
其核心材料采用造纸副产品木质素和共轭聚合物,既解决传统液态金属电极易凝固的问题,又避免使用稀有金属,实现环境友好型制造。未来将应用于万亿级物联网设备,覆盖可穿戴医疗装置、软体机器人、电子织物及神经植入物等领域,推动柔性电子革命。该技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将工业副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电池材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助力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当“会流动的电极”登上#高交会#舞台,科技迷瞬间沸腾!这项颠覆性技术以液态导体替代传统固态电极,储能效率提升300%,成本直降40%,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领域即将迎来核爆级升级!!

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璀璨启幕。这场科技盛宴创纪录地汇聚逾近5000家顶尖企业&国际机构,不仅云集中国石化、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34家央企巨擘,更吸引华为、英特尔、比亚迪、宇树科技等全球科技头部企业同台竞技。

展会特别设立消费电子专区,集中呈现5G+AIoT智能家居、可穿戴健康设备、XR沉浸式交互系统等前沿消费电子终端,让观众零距离触摸未来生活的创新智慧结晶。这场横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的多维展示,将以前所未有的科技浓度,共绘智能时代消费电子产业新图景。立即预约参观,您将直击全球最新科技成果、接顶级产业资源、把握未来科技趋势,快来报名参观吧!

来源:央视网及高交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