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Battery 2026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0顶赞
关注
9小时前 北京
61
0
0加入计划
分享
  • 展会时间
    2026-03-11 至 2026-03-13
  • 展会地点
    亚洲 • 韩国 • 首尔
  • 展会周期
    一年一届 · 第15届
  • 观众数量
    0人
  • 展览面积
    0㎡
  • 展商数量
    0家
  • 展馆名称
    韩国·首尔·COEX展览中心
  • 标准展位
    -元/㎡
  • 光摊展位
    -元/㎡
  • 主办单位
    韩国电池产业协会 COEX
  • 组展单位
    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

The 15th InterBattery 2026

展会时间: 2026年03月11-13日

展会地点: 韩国·首尔·COEX展览中心

举办周期: 一年一届·第15届

主办单位: 韩国电池产业协会 COEX

中国总代: 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将于在首尔COEX展览中心举行。这场被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池与储能产业盛会”,不仅是韩国本土三大电池巨头——LG Energy Solution、三星SDI与SK On的主场,更是全球电池与储能技术创新的风向标。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动化浪潮的深入推进,本届展会的关注度再创新高,预计将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展商和超过50,000名行业观众齐聚首尔,展示未来储能与电池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内容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ESS)、电动汽车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BMS管理系统等多个领域。除了整车配套与储能方案,展会还重点聚焦电池上游材料创新,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及回收利用技术。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展会新增“全球储能生态展区”,集中展示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及可再生能源融合系统的最新应用案例,进一步体现出储能产业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落地的趋势。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举办的论坛上,来自欧洲、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能源巨头、科研机构及投行代表将共同探讨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格局与资本流向。论坛主题包括“下一代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路径”、“储能系统的安全标准与认证趋势”以及“电池循环经济与碳中和战略”,旨在推动储能产业的国际协作与可持续发展。

韩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凭借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与强大的制造体系,正加速成为亚洲储能产业中心。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不仅展示了韩国在电池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及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国际企业进入韩国及亚太市场提供了绝佳契机。展会期间,多场国际采购对接会与技术交流活动将密集举行,为参展企业提供直接触达韩国市场和潜在合作伙伴的高效平台。

展品范围

1、二次电池区:镍镉电池、储能系统、镍氢电池、铅酸蓄电池、NAS电池、其他充电电池/存储技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充电电池、铅蓄电池、空气电池、电容器、钠硫磺电池、蓄电系统。

2、原材料区域: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组件、材料、电极材料、电解质、分隔器、集电体、顶板、安全阀、电极箔、绝缘管、活性炭、离子水溶液、吸氢合金、箔制造设备及配件、自动化生产、电力电子技术设备、外壳、冷却、通风等组件、各类电池用制造设备、测试仪器、原材料、零部件等。

3、机械设备区域:电池生产设备、测试设备、电池生产技术、燃料电池生产技术、电解槽、各类储能技术、研究和开发、 材料、生产技术、特殊工艺、测试台、氢能源开发、氢能源基础设施、氢能源储存、工业BHKW(热电联产机组)和研磨机、搅拌混合机、涂布设备、干燥机、卷压机、切片裁切设备、冲压机、电极组装设备、电极板卷取机、电极堆栈设备、电解液注入设备、雷射焊接机、电池包装设备、充电设备等。

4、电动车区域:电动车电池充电、放电系统、充电桩、电动三轮车、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等。

5、能量储存区域: ESS系统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它电池技术、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能转气技术如甲烷、氢、电解技术和相关设备等其他能源存储方法。

6、研发区域:学术单位对电池的有关研发成果研究所和项目、大学与学院、贸易出版社/媒体/杂志、协会等其他机构。

7、其他区域:电池介绍推广电池行业用三废处理设备;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等

市场分析

一、韩国电池储能市场规模与增长

市场规模(现状与短期态势):2024–2025 年间,韩国电池储能(BESS)市场进入快速装机与产业化并行推进的阶段。公共与电网侧集中采购(由 KEPCO/韩国电力交易所/KPX 发起的竞标与中央合同市场)在 2024–2025 年成为装机主力,单次招标规模多在数百兆瓦量级(例如 2025 年集中招标约 540MW,并包含对大陆与济州岛的专项部署)。

此外,2024 年下半年到 2025 年,KEPCO 完成并投运了近千兆瓦级的电网级 BESS 组合项目(多个报道将该组合描述为亚洲最大规模之一)。这些项目使得短期(1–3 年)市场出货与装机量显著上升,且以电网调频/削峰填谷与可再生并网调节为主。

中期与远期增长预期(2025–2030):多家能源研究机构与政策规划(如 K-Map、IEA 报告与政府“11th Basic Plan on Electricity Supply and Demand”)一致认为:随着韩国扩大可再生能源目标并为 2030–2038 年间大幅提升风光并网,电网侧与项目侧储能需求将呈显著增长。不同情景下的估算差异较大——保守情景为数百兆瓦到数千兆瓦(累计 GWh 级别),激进情景则指向数十吉瓦/数百 GWh 规模(K-Map 场景中给出到 2030 年大幅增长的路径)。市场研究机构给出的 CAGR(2024–2033/2035 范围)多在 8%–15% 区间,反映出需求强劲但受价格、政策与全球电池供需波动影响。

二、韩国电池储能政策与法规

总体政策框架:韩国的能源与储能政策由多层级构成:国家能源目标(含 Renewable Energy 3020、5th Basic Plan 等)、电力部/产业部具体方案、以及由 KEPCO/KPX 推动的电力市场机制(包括中央合同市场、容量与调频市场规则)。政府在近年把 ESS(特别是 Li-ion BESS)纳入支持清单,并通过配套政策(如 REC 加权、集中采购、长期合同)来推动大规模并网型储能项目的落地。

1、近年关键政策动作(举例)

中央合同市场(Central Contract Market)与 ESS 招标:政府/KEPCO 自 2024–2025 年起多次推出中央级别 ESS 招标,合同期限通常为 15 年,意在为电网稳定与可再生消纳提供长期容量。2025 年一轮招标规模约 540MW,且把济州岛单独列入计划以解决岛内电网弹性问题。

第 11 次基本电力계획(BPLE)与可再生并网目标:最新电力计划提高了到 2038 年可再生发电装机目标(示意性目标增幅显著),由此带来的并网调度与不确定性提升,直接推升了对调频与储能的需求。

安全监管与技术标准:历经若干安全事故后,监管机构对 ESS 的消防安全、并网控制、系统冗余等提出更严格标准,影响厂商与 EPC 的设计与成本;同时,标准化趋势也在推进以降低长期运维风险。

2、市场化机制与补偿模式

容量/调频/备用/削峰填谷等多重交易板块:储能收入主要来自(1)电力市场中调频/辅助服务补偿,(2)削峰填谷套利(在日夜价差存在时),(3)长期合同(KPX 的中央合同市场)。这些收入结构的平衡决定了不同类型项目(电网侧 vs 项目侧)的投资吸引力。

3、补贴、税收与融资支持:政府在早期通过 REC 权重与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扶持储能连同可再生项目的共同开发,但近年更多转向市场化长期合同以降低直接财政负担。KEPCO 的大规模项目通常伴随国有/准国有机构的参与,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溢价。

三、韩国电池储能竞争格局

1、产业链分层与代表性企业

电芯与电池模组厂(上游):LG Energy Solution、Samsung SDI、SK On 为韩国三大电池龙头,三家在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市场均占重要份额。它们既供应车用电池,也逐步为大型 BESS 提供定制化模组与系统电芯。近期这些企业在资本运作、海外扩产与材料业务上均有重要调整(并影响其在储能领域的供应稳定性)。

系统集成商 / EPC(中游):包括本土大型电力/建设公司与专门的储能系统供应商(例如一些传统电气厂商与新兴 ESS 集成商),负责 PCS、BMS、集成与并网。KEPCO 与大型 EPC 合作实施电网级项目。

运维与电力交易方(下游):投运后的运维公司、资产管理方以及参与 KPX 市场的交易/聚合服务商构成长期价值捕获层。长期合同(15 年)让运维与资产管理成为项目价值关键。

2、市场集中度与本土优势

本土厂商竞争力强:韩国电池三巨头在电芯与材料技术上具备明显本土化优势,配套产业链(材料、设备)成熟,利于规模化 BESS 项目的落地。

竞争与外部压力并存:但全球电池市场竞争、美国/欧洲本地化产能扩张与可能的贸易/关税政策(影响出口)对韩国厂商构成压力;同时,汽车端需求波动会影响储能向电芯的分配优先级。

3、新进入者与垂直整合趋势

近期可见:

传统电力公司(如 KEPCO)直接参与 BESS 投建与运营;

化工/钢铁巨头与电池厂商在材料端或下游系统端展开纵向整合(以锁定上游材料与放大低成本优势);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改变竞争格局,从纯粹的“电芯供应”向“电池 + 系统 + 资产运营”一体化方向演进。

四、韩国电池储能消费与应用需求

1、主要应用场景

电网级调频与系统稳定(Transmission / Grid services):随着高比例风光并网,频率/电压稳定成为首要应用,KEPCO 的大型 BESS 项目主要面向这一场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调频机组。

分布式/项目侧与可再生并网耦合(Co-located with PV/Wind):在风电/光伏电场旁配置储能,用于提升自发自用率、提供切片/削峰、并改善对电网的输出质量。政府对并网扩容的推动使得这一类应用增长明显。

容量/峰谷套利与微电网(Commercial & Industrial, C&I):企业侧(制造业大户、数据中心等)通过 BESS 降低尖峰电费、提供备用电源或在电价波动时套利。C&I 市场在商业模式上更依赖灵活的融资/租赁与第三方聚合商。

离岛与特殊电网场景(如济州):济州岛等与大陆连网受限的区域对本地储能需求更强,政府专项部署(如40MW 济州计划)体现这一点。

2、需求驱动差异

电网优先性:大型电网设备以可靠性与长期运维能力为首要考虑,因而偏好与 KEPCO/国企合作或获得长期合同。

项目侧灵活性:小型/中型 BESS 更注重 CAPEX/项目回报和快速投放,常见与太阳能场或工业用户并网。

服务化与聚合需求:随着电力市场规则完善,储能作为聚合资源参与辅助服务(VPP/聚合服务)成为新的收入来源,但也对软件/调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典型容量与规模分布

电网级单体多在几十 MW 到数百 MW 的装机规模(依据 KEPCO 项目与招标分配)。

C&I 与分布式项目以 0.1–10MW 为主,侧重快速部署与本地电价套利。

五、韩国电池储能渠道与分销

渠道体系结构:韩国电池储能市场的渠道结构由 政府主导、国企主力、民企配合、外资参与 四个层次组成。由于电力体系的高集中度,KEPCO(韩国电力公司)与其子公司仍是储能项目最核心的采购与分销中心。它负责电网侧储能设施的规划、招标、运营与维护,同时制定并执行设备采购标准。

在分布式与商用储能领域,市场更具多元化特征,形成了以系统集成商(SI)+ EPC 承包商 + 终端用户为核心的渠道体系。系统集成商负责整合电芯、电池包、PCS、BMS 等设备,EPC 承包商承担安装与并网服务,终端用户包括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及新能源电站业主等。

1、主要渠道类型

政府/公用事业直采渠道:通过 KEPCO 与 KPX(韩国电力交易所)组织的集中采购与招标系统,选定供应商进行长期合同供货。这类项目规模大、周期长、价格透明但竞争激烈,对产品安全与可靠性要求极高。

企业直采与分销渠道:工业、通信与科技类企业(如 SK Hynix、三星电子、LG Display 等大型耗电企业)通过直接采购或租赁模式部署储能设备,部分企业与 EPC 合作形成 BESS-as-a-Service 模式。

零售与经销渠道:面向中小型商用储能、住宅储能与微电网市场的中小型系统供应商(如 Kukdong ESS、Iljin Electric 等)通过分销代理与本地能源解决方案商向终端销售。

国际合作渠道:外资品牌(如 Fluence、Hitachi Energy、Sungrow、BYD 等)多通过与韩国本地 EPC 或能源集团合资的方式进入市场,如与 POSCO、Doosan、LS Group 等建立项目合作,借此进入公用事业项目。

2、渠道趋势

合同制与平台化:中央合同市场的长期机制促使储能项目从一次性销售向长期服务(O&M、资产管理)转型。

数字化交易平台:KPX 计划建立储能调度与交易数据平台,实现实时价格结算与聚合管理。

中小企业向细分应用渗透:例如住宅与楼宇储能、充电站配套储能等,渠道模式更灵活,以代理和系统解决方案为主。

六、韩国电池储能基础设施与配套

韩国的电池储能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成熟的配套环境,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系统集成与运维管理,各环节协同度高、技术壁垒强。得益于其长期积累的电池制造技术,韩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储能电池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LG Energy Solution、Samsung SDI 与 SK On 构成了韩国电池产业的“三巨头”,三者合计占据国内超过 90% 的储能电池市场份额,并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它们不仅掌握高能量密度电芯技术,还积极推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高安全性电解液的研发。同时,在原材料环节,POSCO Future M、EcoPro BM、Iljin Materials 等企业提供高镍正极材料、铜箔和隔膜产品,形成稳定的上游支撑。

在设备与工程层面,韩国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装备供应商,如 Yujin Machinery、Hanwha Techwin 和 Wuxi Lead Korea。这些企业为国内外储能项目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热管理与测试设备,助力本地制造业向智能化升级。韩国的储能设施建设主要集中于电网调节和可再生能源并网项目。截至 2025 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 2.5GWh,其中南部地区与济州岛是主要部署区域。济州岛作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风电场与微电网项目,为未来岛屿独立能源系统提供示范样板。

在电网侧运营层面,韩国电力公司(KEPCO)建立了国家级“ESS 监控与诊断中心”,该中心对全国储能系统进行远程监测、能量管理和安全预警,实现储能资源的集中调度与故障预测。EPC 承包商如 Hyosung Heavy Industries、Doosan Enerbility 和 Hanwha Q Cells Energy 负责项目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形成较为完善的工程建设与运维网络。

安全监管是韩国储能基础设施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 2017–2020 年间曾发生多起 ESS 火灾事故,韩国政府在之后出台了《ESS 安全强化对策 2.0》,明确要求储能项目必须安装消防喷淋、气体监测和热隔离系统,并进行模块级热管理设计。同时,韩国能源安全公社(KESCO)负责实施强制性安全检测,确保所有储能设备符合 KS(Korean Standards)及 IEC 国际标准,且需通过 KEPCO 的技术审查后方可并网运行。

七、韩国电池储能市场痛点与机会

1、主要痛点

安全风险与社会信任缺口:自 2017–2020 年多起储能火灾事故后,公众对 ESS 安全仍存顾虑,导致项目审批时间延长。

盈利模式单一:虽然政府推出长期合同机制,但对商业与分布式储能的激励有限,C&I 储能回报周期过长。

政策审批与并网复杂:储能项目需同时获得电网接入许可、安全检测和能源管理许可,流程繁琐。

资本投入高、融资渠道有限:韩国本土金融机构对新型能源项目风险评估趋严,中小项目融资困难。

国际竞争与出口压力:全球锂价波动及欧美市场补贴政策变化,对韩国电池厂商利润形成挤压。

2、潜在机会

风光并网刚需带来长期储能空间:2030 年前,韩国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 30%,储能成为并网关键。

老旧电厂退役与调峰替代:火电机组退役后,BESS 可承担容量与调频任务,成为电力系统稳定新支柱。

氢能与储能结合:政府支持“Power-to-Gas + BESS”项目,促进风光电转化与储能互补。

国际合作与出口:韩企凭借电池技术优势,有望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输出系统解决方案。

八、韩国电池储能投融资环境与资本动向

1、资本结构特征

韩国储能项目的融资模式以政府引导基金 + 银行贷款 + 企业自筹为主。

KEPCO 和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通过绿色金融计划(K-Green Bank)和碳中和基金向储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

私营部门中,韩亚银行(Hana Bank)与新韩银行(Shinhan Bank)等金融机构逐步开放对可再生储能项目的专项信贷额度。

2、主要资本趋势

机构资本化:大型储能资产开始吸引养老基金、保险机构及 REITs 投资,如 NH Investment 与 Mirae Asset 对 BESS 基础设施基金的布局。

绿色债券与可持续贷款:2025 年韩国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超过 50 亿美元,其中储能项目约占 12%。

企业并购与股权合作频繁:LG Energy Solution 收购部分海外储能初创企业;POSCO Energy 与 SK E&S 在能源平台公司层面进行股权整合。

风险资本关注新技术与软件层:对 AI 能源管理系统(EMS)与云监控平台的投资上升,例如 ENCOre、Gridwiz 等创业公司获得风投支持。

九、韩国电池储能合作模式与落地案例

1、典型合作模式

政府 + 国企主导(PPP 模式):由 KEPCO 主导项目规划,地方政府提供用地与税收优惠,私企负责系统建设与运维。

优点:风险低、收益稳定;缺点:审批周期长。

企业联合投资模式(Consortium):电池厂、EPC、金融机构与发电企业联合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BESS。如 SK On + KEPCO + Hanwha Q Cells 合作的混合储能电站即采用该模式。

合同制服务(Energy Storage as a Service, ESaaS):以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ESCO)模式运作,由服务商提供设备并按使用量或节能效果计费。典型应用在商业建筑与数据中心。

国际合资与技术合作模式:韩国企业与国际厂商联合开发,如 Samsung SDI 与 Fluence 合作的智能储能系统项目。外资提供软件与能量管理平台,韩方提供硬件与施工。

2、代表性落地案例

KEPCO 1.2GWh 国家电网调频项目(2024–2025):全境部署分布式储能集群,提供调频与削峰服务。

济州岛 40MW 海岛储能项目:为风电并网提供电压支撑与应急电源,被视为韩国“能源独岛化”示范工程。

LG Energy Solution 平泽 BESS 工厂自供储能系统:内部自发自用与电价套利结合,展示工业侧储能潜力。

POSCO Energy 智慧储能园区项目:集成氢能、太阳能与储能,探索零碳产业园商业模式。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微信服务号:展会圈

#电池##韩国##储能#

用户评价
  • 全部
  • 有图(0)
  • 推荐(0)
  • 一般(0)
  • 不推荐(0)
共0评价
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