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roit Auto Show 2026
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
0顶赞
关注
2小时前 北京
60
0
0加入计划
分享
  • 展会时间
    2026-01-14 至 2026-01-25
  • 展会地点
    美洲 • 美国 • 底特律
  • 展会周期
    一年一届 · 第届
  • 观众数量
    0人
  • 展览面积
    0㎡
  • 展商数量
    0家
  • 展馆名称
    美国·底特律
  • 标准展位
    -元/㎡
  • 光摊展位
    -元/㎡
  • 主办单位
    DADA
  • 组展单位
    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Detroit Auto Show 2026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

The Detroit Auto Show 2026

展会时间:2026年01月14-25日

展会地点:美国·底特律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DADA

同期举办:2026年美国底特律车展

中国总代: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2026年01月14-25日,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Detroit Auto Show 2026将在Huntington Place重磅举行,新能源电动车与充电桩将成为全场焦点。这场展会不仅是北美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之一,更是全球新能源品牌争相亮相的舞台。

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Detroit Auto Show 2026将延续“Powering Michigan EV Experience”室内试驾体验区,观众可以坐上各类电动车,由专业车手带领,在超过300英尺的加速道上感受电驱魅力。无论是传统车企的电动转型,还是新势力的技术突破,底特律都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真实、沉浸式的展示空间。

除了试驾,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Detroit Auto Show 2026还将举办Mobility Global Forum高端论坛,聚焦全球智能出行趋势,邀请OEM高管、行业记者、技术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围绕电动车普及、充电网络建设、智能交通与车队电动化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提供了政策解读、市场趋势分析和技术分享,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与合作机会。同时,多场专题研讨会将聚焦高功率充电、能源管理、双向充电(V2G)、电网互联及商业模式创新,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前沿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Detroit Auto Show 2026的“接地气”不仅体现在展品上,更体现在观众互动上。从亲子家庭到汽车发烧友,从投资人到政策制定者,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看点。2026年美国底特律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Detroit Auto Show 2026还设有慈善预览环节,过去几年已为密歇根州儿童慈善机构筹得超过1亿美元,展现了汽车产业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中国新能源品牌而言,底特律不仅是北美市场的风向标,更是品牌全球化的试金石。谁能在这里讲好技术故事、打动消费者、赢得媒体关注,谁就有机会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2025年1月举办的Detroit Auto Show 2025上,展会汇聚了34个品牌、近500辆展车,并设有四大沉浸式室内试驾赛道,从展会官方信息来看,电动汽车和电动出行技术是本届展会的核心亮点之一。在电动汽车领域,展会重点展示了来自BMW、Cadillac、Chevrolet、GMC和Rivian等品牌的EV车型,并通过“Powering Michigan EV Experience”赛道提供现场试乘体验。该赛道由IBEW Local 58和NECA联合赞助,强调电动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结合。

2026年,底特律不只是展示汽车的地方,它是一个关于未来出行的实验场。想要出海的中国品牌,不妨来这里看看,听听全球市场的声音,感受真正的“电动脉搏”。

展品范围:

一、新能源电动车及服务

新能源电动车:电动汽车、轻型电动车(<350kg)、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娱乐车辆、电动高尔夫车、电动商用车、电动卡车、电动巴士、电动叉车及电动运输和存储车辆、康复用电动车辆、电动救护车、残疾人和退休人员专用电动车、电动小车、电动赛车、电动和混合动力船只、电动飞机、其他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连接和自动驾驶汽车、连接和自动驾驶商用车、连接和自动驾驶卡车、连接和自动驾驶巴士

车辆认证服务:电动车配件、车辆服务、车辆认证车辆测试

二、能源与基础设施:充电桩、充电站、太阳能充电站、快速充电站、太阳能车棚、电力能源提供商、氢能源提供商、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网络、能源管理、智能电网,V2G技术、电缆、连接器和插头、氢能充电站、甲醇充电站、感应充电系统、其他能源和充电系统。

三、电池与动力总成

电池技术:电池系统、锂电池、铅酸电池、镍电池、其他电池、电池管理、电池充电系统、电池测试系统、电容器、超级电容器、阴极、蓄电池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管理、氢气罐、氢气加注、其他燃料电池技术

动力总成:一般电机、一般电动机、轮毂电机、异步发动机、同步发动机、其他电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串联混合动力发动机、其他混合动力发动机、电缆束和汽车布线、驱动系统、变速箱、制动技术和组件、车轮、发动机认证、发动机测试、其他动力总成组件

四、自动驾驶与电子技术

驾驶辅助系统与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盲点检测系统(BSD)、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行人检测、碰撞预警、碰撞预防系统、一般预警系统、自动减轻系统、应变仪、压力垫、夜视系统、其他驾驶辅助系统

监控系统:车辆监控系统、汽车速度控制系统(ACC和ISA)、驾驶行为分析、生物识别控制系统、驾驶员行为监控、其他驾驶员监控系统

安全与保安服务:紧急呼叫(eCall)道路援助/故障呼叫(bCall)被盗车辆跟踪与找回地理围栏远程减速与停机其他安全与保安服务

电子技术与传感:激光雷达雷达光学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控制系统功率电子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电子学印刷电路板(PCB)测试系统测试服务电力技术电气安全其他电子技术

五、智慧城市与移动设计

界面设计:人机界面(HMI)显示器可用性界面增强现实传播设计图形设计网页设计其他界面设计

内饰与轻量化设计:车辆设计、车身设计、内饰设计、产品设计、可穿戴技术、无障碍设、界面设计、轻量化设计、可持续设计、灯光设计、其他内饰与轻量化设计

城市设计与建筑:城市规划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停车场改造模块化出行其他城市设计与建筑

设计与工程工具:增材制造(3D打印)、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CAX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仿生学、快速成型、建模、其他设计与工程工具

六、移动概念与服务

移动概念:移动概念、共享出行、生活方式、模块化出行、智慧旅游

金融:银行、融资、租赁、风险投资、新零售概念、保险、其他

服务:教育、公共机构、市政和城市管理、研究机构、大学、咨询、培训、协会、媒体和贸易刊物、其他服务

七、信息娱乐与连接

车载通信:车对车通信、车对X通信、机器对机器通信、 X对X通信、车对道路通信、其他车载通信

信息娱乐应用程序操作:导航系统、应用程序、显示器(LED, LCD 等)、音响系统、语音识别、车载视频、车载互联网、车载电视、WiFi 热点、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社交网络、游戏、免提通话、离线和混合导航、网络服务和多媒体、其他信息娱乐、其他信息娱乐技术

汽车舒适性:远程诊断、礼宾服务、充电系统、按需付费(PAYD)、停车辅助、远程门锁/解锁、无钥匙进入、其他汽车舒适性

电信基础设施与交通管理:电信基础设施、卫星定位(GPS, Galileo 等)、连接技术(4G, LTE 等)、网络接入设备、道路基础设施、天线、远程通信、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标志、停车管理系统、停车和充电系统、其他基础设施

信息与通信技术:操作系统、编程和工具、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安全、嵌入式系统、共享媒体、移动通信设备、传输系统(GSM, LTE, Bluetooth等)、其他信息与通信技术

八、材料与工程

材料、组件及半成品:电池和动力总成材料阳极材料覆盖物垫圈密封剂电解质扩展剂固态电解质薄膜/箔片外壳材料格栅添加剂抑制剂离子导体离子聚合物电缆和导线催化剂阴极材料接触材料溶剂垫子纸张浆料电池连接器框架活性层参考电极炭黑管子和管道分隔器烧结板阀门互连技术浇注材料百叶窗汇集体其他储能材料

金属:材料、组件及半成品金属材料轻金属材料陶瓷和玻璃表面技术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复合材料树脂添加剂、辅助材料和填料纤维、长丝和粗纱织物复合材料塑料纺织材料天然材料自适应材料其他材料

工艺、工程:轻量化设计工程服务车辆制造生产连接技术切割技术粘合与密封技术焊接与钎焊热处理与真空技术表面技术纳米与微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适配器技术铸造粉末技术成型成形/成型车削/铣削性能改进其他材料技术

材料测试与测量:机械测试无损检测光学与显微测试热分析其他材料测试

车辆组件:零件与组件安全气囊声学组件内饰封闭系统车身底盘转向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悬架系统机电一体化照明系统外部显示

九、维护与配件

维护:改装、工具、诊断和测试设备、机械修理设备、操作辅助设备、轮胎维修设备、提升设备、供暖、空调/通风、车间产品、清洗与清洁系统、拖车,移动维修设备、启动/点火设备、紧固件、技术人员设备、车库培训、救援培训

配件:驱动与发动机配件电池配件电气配件电子配件底盘配件制动系统配件轮胎/附件照明/信号系统车身设备暖通空调设备内部设备调整和调整组件驾驶员设备其他配件

市场介绍:

一、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市场分析

到2026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12%到15%的区间。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几方面的推动。首先,车型供给将更加丰富,传统车企如福特、通用和丰田会继续扩展电动车产品线,涵盖SUV、皮卡以及中低价位车型,从而满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其次,价格逐渐下探,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和规模化生产,更多中端市场车型将进入三万到四万美元的区间,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与此同时,零排放车辆目标和各州排放法规继续收紧,部分城市甚至可能限制燃油车进入市中心,这些都会进一步推动电动车销量。

在补贴与市场驱动方面,2026年联邦层面的购车补贴预计将有所收紧,但加州和纽约等地仍会保留地方性激励措施。消费者对补贴政策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转而更加关注总拥有成本。车企与能源公司也会通过捆绑优惠,例如购车与家庭充电桩、电价套餐的组合,来刺激销量。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预计2026年全美公共充电端口数量将超过25万到30万个,其中直流快充的比重会继续提升。随着联邦资金逐步落地,中西部和南部的充电盲点将有所改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逐渐成型。技术方面,800伏高压平台和350千瓦超快充的普及将加快,平均充电时间有望压缩到二十分钟左右。

行业竞争格局在2026年也会出现变化。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Electrify America、EVgo和ChargePoint仍然保持扩张,同时可能发生并购整合。车企自建充电网络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通用和福特会在高速公路和经销商渠道部署更多快充桩,形成差异化竞争。

用户体验的提升是另一个关键变化。充电的可靠性、支付便利性和实时信息透明度将成为主要竞争点。不过,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地区电网的承载压力上升,充电高峰期可能出现电价波动或功率限制。此外,二手电动车市场的成长也可能对新车销量的节奏产生影响。

二、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产业细分

1. 电动乘用车(EV Passenger Cars):电动乘用车是美国新能源市场的核心板块,包括轿车、SUV和跨界车型。随着电池成本下降、续航里程延长,以及智能化功能的普及,电动乘用车逐渐成为主流家庭和个人用户的购车选择。该板块在销量和渗透率上保持稳定增长,城市与大都市圈是主要需求中心。

2. 电动皮卡(Electric Pickup Trucks):皮卡在美国汽车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动皮卡的推出填补了高性能与新能源的结合需求。其特点是高扭矩、拖拽能力强,适用于家庭出行、户外活动和轻型商用运输。随着补能网络和购车激励政策的完善,电动皮卡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3. 电动商用车(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s):该板块涵盖电动校车、城市配送车、中重型卡车等多种应用。电动校车主要用于教育系统更新,替代传统柴油车;物流配送车辆则适合“最后一公里”运输,帮助降低碳排放和运营成本;中重型卡车则逐渐应用于区域运输和干线物流,在减排目标和能源安全的推动下,需求增长明显。

4. 电动自行车与轻型电动车(E-Bikes & Micromobility):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轻型电动车在城市交通中日益普及,尤其在短途通勤和共享出行场景下表现突出。它们为缓解城市拥堵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灵活解决方案,同时部分地区的补贴政策也在推动该板块加速发展。

5. 家用充电设备(Residential Chargers):家用充电是美国电动车用户的主要补能方式。Level 2(240V)充电设备逐渐成为主流,能满足日常通勤和家庭出行的充电需求。独立住宅用户安装率较高,而多户住宅则依赖物业或能源公司提供集中式解决方案。

6. 公共充电设施(Public Charging Stations):公共充电设施分为慢充和快充两类。慢充桩通常安装在办公区、商超和公共停车场,适合停车期间补能;快充桩主要部署在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和交通枢纽,满足长途出行与高频使用场景。可靠性、覆盖率和充电速度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

7. 车队与专用充电解决方案(Fleet & Dedicated Charging):随着公交车、物流车等车队加速电动化,专用充电解决方案需求不断提升。集中式高功率充电设备已成为公交车库、配送中心的标配。同时,车队运营商和能源服务公司也在推广“充电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帮助用户降低前期投资并优化运营效率。

三、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政府政策

1. 联邦购车激励与税收优惠:美国联邦政府提供多项购车补贴和税收抵免,以降低消费者购置电动车的成本。针对符合条件的电动车,可享受直接购车税收抵免,同时部分高排放城市和州也提供额外补贴,鼓励个人和企业加速电动车普及。

2.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两党基础设施法案》和相关联邦计划为充电网络建设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持,特别是直流快充(DCFC)和城市公共充电设施。资金可用于新建充电站、升级现有设施以及优化电网接入,推动全国充电网络的均衡布局。

3. 州和地方政策激励:各州政府根据本地市场需求推出不同激励措施,包括购车补贴、充电桩安装补助、物业安装便利化政策等。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等重点市场对公共充电站和车队项目提供额外资金支持,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加速项目落地。

4. 充电网络标准与互通性政策:联邦和州层面逐步推进充电接口标准化、计费互通和数据共享规范,要求新建充电站满足安全、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要求。这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同时促进跨品牌、跨地区充电网络整合。

5. 电网与能源市场相关政策:美国能源部和地方电网运营商推动电动车与电网互动政策,包括双向充电(V2G)、需求响应和能量管理试点。这些政策为电动车参与电力市场提供激励,鼓励车主和车队在电价高峰期向电网反馈能量,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6. 商用车与车队支持政策:联邦和州政府为公交、物流、快递等车队提供专项资金和低息贷款,支持车辆电动化和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政策还鼓励车队采用集中式高功率充电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车辆利用率。

7. 环境与排放监管: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排放制定严格标准,推动车企研发低排放车型,同时配套碳信用和排放交易政策。新能源车与充电桩政策与整体减排目标紧密结合,形成政策驱动的市场扩张模式。

四、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市场趋势

随着美国电动车市场持续扩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心正明显向快充和高功率站点倾斜。随着续航焦虑逐渐缓解,用户对充电速度的敏感度显著提高,高功率直流快充(150–350 千瓦及以上)在高速公路、城市枢纽及关键交通节点的需求快速增长。这类站点不仅满足个人用户的短时充电需求,同时也适应了商业车队集中充电的高功率需求。物流、外卖、快递及公交车队的电动化进程加速,使充电基础设施逐步从传统的分散式布局向枢纽式加微网布局演进,以提升充电效率和运营可控性。

与此同时,充电即服务(CaaS)和能量管理模式成为运营商新的商业核心。通过整合储能系统与智能调度平台,运营商能够削峰填谷、降低电网接入成本,并提供稳定的充电服务。虚拟电厂(VPP)、聚合服务以及长期能量供应合同正逐渐成为收益的重要来源。这不仅让站点运营更具经济性,也为电网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支撑方式。

在用户体验层面,互操作性和服务统一化成为行业标准。跨网络支付互通、实时可用性公示、充电预约、导航导引等功能从增值服务升级为基本要求,这意味着运营商必须在系统兼容性和数据透明度方面投入更多,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品牌竞争力。

供应链与政策合规对投资节奏也产生显著影响。税收抵免、充电设备交付周期、原材料供应波动以及本地化组装要求都在影响 OEM 厂商和运营商的建设和扩张计划。企业在规划新站点和提升网络密度时,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成本和供应链风险,以确保项目按时落地。

五、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产业概况

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产业呈现出多层级、多主体协同发展的格局。从整车制造到充电网络建设,再到能源管理与服务提供,整个生态链逐步成熟且互相支撑。电动车制造商不仅在乘用车领域持续推出新车型,同时在轻型商用车、物流车以及公共交通领域加快电动化布局,为充电基础设施带来稳定且快速增长的需求。充电桩产业随着市场渗透率提高而分化明显,高功率直流快充、慢充、家庭充电和车队专用充电形成不同应用场景,各自的建设标准、成本结构和运营模式也趋于专业化。

在产业链环节方面,核心环节包括充电设备制造、站点建设、运营维护、能源管理及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环节涵盖充电枪、电力电子模块、智能计费系统和储能模块,技术迭代速度快,特别是在高功率直流快充与智能互联功能上表现突出。站点建设与运营维护环节正朝向集中化和数字化发展,运营商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提升设备利用率和充电体验,同时探索“储能+充电”模式以应对电网波动和峰谷负荷。能源管理与系统集成环节也日益重要,虚拟电厂、车联网调度和需求响应等技术正成为提高整体系统效能的关键。

在产业生态上,政府、投资者和私营企业共同推动了产业加速发展。政策激励、基础设施补贴、税收优惠和能源管理标准化推动了市场快速扩容。与此同时,大型能源公司、汽车制造商、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企业通过联合投资、战略合作和技术创新参与产业建设,形成了从设计、生产、部署到运营的闭环体系。家庭与商业用户对充电便利性、成本效益和智能化服务的要求,也倒逼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优化。

六、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市场动态

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市场在近年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政策驱动、技术升级和用户需求共同推动行业加速演化。

电动车市场动态:2025年,美国预计新增约250万辆纯电动车,累计保有量突破500万辆[1]。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持续提升,尤其是共享出行和网约车领域,EV渗透率快速上升。加州等州继续推进零排放法规,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已开始影响主流车企的产品规划。

充电桩市场动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2025年,美国新增DC快充端口约16,700个,总量达到近60,000个,预计2027年将突破10万个。其中63%的新部署快充设备功率在250kW以上,350kW和400kW级别的超充设备逐渐成为主流。主要充电运营商(CPO)如IONNA、BP Pulse、Walmart等正在建设更大规模的充电站,单站端口数普遍达到8至12个。

技术与价格趋势:充电站可靠性显著提升,2025年美国充电站可靠性指数同比增长5.3%,反映出设备维护和冗余设计的优化。同时,充电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全国平均每度电价格从Q1的$0.50降至Q2的$0.48,主要得益于分时电价策略的推广。

市场规模与前景:根据PwC预测,美国EV充电市场将从目前的约70亿美元增长至2040年的1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到2030年,美国电动车数量预计将达到2700万辆,对充电网络的覆盖密度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七、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品牌市场占有率

1、电动车品牌市场占有率

特斯拉(Tesla):凭借其广泛的Supercharger网络,特斯拉在美国电动车市场的份额约为38%。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旗下的雪佛兰Bolt和凯迪拉克LYRIQ等车型,使通用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2.9%,同比增长6.7%。

福特(Ford):福特的Mustang Mach-E和F-150 Lightning等车型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他品牌:包括大众ID.4、比亚迪元Plus等车型在美国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

2、充电桩品牌市场占有率

特斯拉(Tesla):通过其Supercharger网络,特斯拉在美国充电桩市场占有约38%的份额。

ChargePoint:作为最大的独立充电网络运营商,ChargePoint在慢充桩(Level 2)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约为25%。

EVgo:专注于直流快充(DCFC)站点,EVgo在美国市场占有约10%的份额。

其他品牌:包括Blink Charging、Shell Recharge等在特定区域或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微信服务号:展会圈

 

 

#新能源##车展##美国##电动车##充电桩#

用户评价
  • 全部
  • 有图(0)
  • 推荐(0)
  • 一般(0)
  • 不推荐(0)
共0评价
评论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