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26
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 2026
0顶赞
关注
3小时前 北京
62
0
0加入计划
分享
  • 展会时间
    2026-11-16 至 2026-11-19
  • 展会地点
    美洲 • 美国 • 拉斯维加斯
  • 展会周期
    一年一届 · 第29届
  • 观众数量
    0人
  • 展览面积
    0㎡
  • 展商数量
    0家
  • 展馆名称
    美国·拉斯维加斯
  • 标准展位
    -元/㎡
  • 光摊展位
    -元/㎡
  • 主办单位
    美国电力协会SEPA、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
  • 组展单位
    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 2026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

The 29th RE+ 2026

展会时间:2026年11月16-19日

展会地点: 美国·拉斯维加斯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第29届

主办单位:美国电力协会SEPA、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2026 年,作为北美规模最大、最具号召力的清洁能源盛会之一,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2026 将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Las Vegas Convention Center)召开。该展是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SEIA)与 Smart Electricity Power Alliance(SEPA)协办,聚焦太阳能、储能、氢能、微电网、电动出行等新型能源技术与商业模式。

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2026将全面覆盖 “光伏 + 储能” 产业链,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系统、电池技术、能源管理系统(EMS)、电网与微网交互方案、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与能源服务平台。组织方预计吸引来自全球数千家参展企业,数万名专业观众,成为连接制造、开发、应用和资本的关键节点。参展者将有机会亲身体验最新一代产品、参与行业论坛、技术演示及投资路演。

在美国推进可再生能源战略、加速电力系统转型的大背景下,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2026的举办恰逢其时。随着联邦和州政策推动光伏与储能大规模部署,以及电动汽车、微电网、VPP(虚拟电厂)等技术日益成熟,该展会不仅是产品展示的平台,更是产业趋势、商业模式与合作生态的集中释放点。企业、投资人、政策制定者、项目开发方皆可在此进行高效对接。

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2026期间,将设置多个主题馆与互动体验区,例如:“太阳能与储能科技馆”、 “微电网与离网方案馆”、 “电动车与充电网络馆”、以及 “智能能源服务与数据平台区”。会议环节包括高峰论坛、专题研讨会、创新奖项评选、现场路演等,探讨诸如“光伏+储能的经济性突破” “电网灵活性技术路径” “低碳交通与储能联动” 等热门话题。通过这些设置,参展者既可获取最新技术信息,也能深入了解美国及全球市场的商业机遇。

对于参展、观众和投资者的价值

参展企业 将借助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2026的国际平台,展示品牌与产品、拓展渠道、洽谈合作、签订意向,是进入北美市场的重要入口。

观众(项目开发商、电力公司、C&I 客户) 将得到最新产品一站式展示、行业案例分享、技术交流和采购机会。

投资者与金融机构 可通过主题论坛、路演环节洞察产业走势、筛选优质项目与标的、参与投资合作。

综上,2026年美国光伏储能展览会RE+2026是一个集技术展示、商业洽谈、政策解读与资本链接于一体的综合性展会,对光伏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以至新能源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展范围:

1、太阳能光伏产品:光伏模块及组件、光伏模块及组件生产设备、光伏发电互补系统、光伏设备安装及配件、并网光伏系统及光伏输配电器材等;光伏电源/电池、充电器、控制器、逆变器、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太阳能转换设备、硅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单晶硅原材料、电池片划片机、光伏幕墙玻璃、超声波清洗设备、各种烧结炉、生长炉、光伏制氢系统等;

2、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外墙及屋顶组件、测量及控制系统、太阳能系统控制软件等;

3、太阳能光电应用产品:各类太阳能灯具、太阳能显示屏、太阳能充电设备、太阳能家居用品。

4、太阳能建筑及工程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太阳能取暖系统工程及再生能源产品和应用、太阳能工程设计方案等

5、太阳能其它应用产品: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联合供热、及其他太阳能热产品等

市场分析:

一、美国光伏储能市场规模与增长

截至2025年底,美国光伏与储能产业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市场之一。根据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与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联合发布的季度报告,美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200GW,其中2025年新增装机约35GW,同比增长近22%。与此同时,储能系统部署规模也实现了翻倍式增长——2025年新增储能装机超过12GW/30GWh,较2024年增长约70%,创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IRA)》带来的税收减免与市场信心提振,使光伏+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大幅提升。

从市场结构看,美国光伏储能的增长呈现显著的多元化趋势。大型集中式电站仍占主导地位,占新增容量约60%,但分布式和商业储能项目的增长速度更快。以加州、德州、佛罗里达州和纽约州为代表的市场,正在形成区域化的高密度储能集群。BNEF预测,到2030年,美国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50GW,市场总值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除了政策驱动外,电力系统对调峰、应急与灵活性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光储融合项目加速落地。

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26年美国光伏与储能将贡献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近70%,而化石能源比例将继续下降。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的结合正成为支撑美国电网韧性、降低能源成本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总体来看,美国光伏储能市场已进入“由规模化走向体系化”的发展新阶段,储能系统不再只是附属环节,而是电力市场价值链中的核心资产之一

二、美国光伏储能政策与法规

1. 《通胀削减法案》(IRA)带来的结构性红利:2022年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是美国光伏储能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该法案首次将独立储能系统纳入投资税收抵免(ITC)体系,企业可享受最高30%的税收减免。若项目符合“国内制造”、“低收入社区”或“能源社区”等附加条件,还可再获10%—20%的加成激励。根据美国财政部(U.S. Treasury)和国税局(IRS)2024年的最新细则,开发商可通过“直接支付(Direct Pay)”或“税收转让(Transferability)”将抵免货币化,显著改善项目现金流。IRA的实施让光伏+储能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平均提升3%—5%,加速了大规模项目的落地。

2. FERC命令推动储能市场化: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发布的 Order 841 与 Order 2222 为储能的市场化参与提供了法律基础。Order 841要求各地区独立系统运营商(ISO/RTO)开放电力、容量和辅助服务市场,让储能设施与传统发电厂同台竞争;Order 2222则允许分布式储能系统(DER)通过虚拟电厂(VPP)形式聚合进入批发市场,获得容量与频率调节收益。这意味着,从家庭储能电池到社区级能源网络,都能参与电力交易,形成新的商业价值模型。

3. 各州政策加速本地化转型:各州在联邦政策基础上推出差异化激励措施。加州通过 Self-Generation Incentive Program(SGIP) 为住宅与商业储能提供长期补贴;德州在ERCOT市场中简化储能接入与竞价程序;纽约州的 NY-Sun 3.0 计划设定到2030年新增6GW光伏+储能目标;马萨诸塞州与伊利诺伊州也在推动社区能源和微网试点项目。此外,美国能源部(DOE)与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共同推进 “Long Duration Storage Shot”计划,旨在2030年前将长时储能系统成本降低90%。

三、美国光伏储能竞争格局

1. 产业结构与主要参与者:美国光伏储能市场形成了从上游制造到下游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上游以光伏组件、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等为核心;中游以EPC(设计、采购、施工)、系统集成与软件平台企业为主;下游涵盖项目开发商、公用事业公司、聚合商和金融机构等。主要企业包括特斯拉能源(Tesla Energy)、Fluence、NextEra Energy、AES、Sunrun、Enphase、Sungrow USA、Powin Energy 等。其中,Fluence 依托与西门子及AES的合作,在公用事业级储能系统占据领先地位;Tesla Powerwall 继续主导住宅与C&I市场;NextEra Energy 则通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储能项目整合形成垂直一体化布局。

2. 市场集中度与竞争动态:根据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2025年市场报告,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5%,显示出较高集中度。但在住宅与分布式领域,市场竞争更加分散,本地品牌与区域安装商拥有较强生存空间。大型电池制造商(如LG Energy Solution、CATL、三星SDI)正在通过本地化建厂和合作方式扩大供应链布局,以满足《通胀削减法案》(IRA)的“本土制造”要求,防止关税与原产地限制风险。

3. 技术路线与差异化竞争:在技术路径上,锂铁磷(LFP) 体系正成为美国主流选择,其安全性与成本优势明显;同时,长时储能(LDS)技术 正受到政策与资本青睐,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试点阶段。软件定义能源成为竞争新焦点,能源管理系统(EMS)、虚拟电厂(VPP)与AI优化调度平台成为差异化关键。Tesla、Enphase 和 Stem Inc. 均在AI预测与市场套利算法方面投入大量研发。

4. 行业趋势与并购整合:在资本推动下,市场正加速整合。2024—2025年间,美国储能行业发生多起大型并购案例,如Powin收购EPC服务商Exide Energy、Enphase并购欧洲分布式储能厂商以扩大国际版图。整体趋势显示,未来竞争焦点将从“拼价格”转向“拼系统集成与数据价值”。美国光伏储能市场正从规模扩张期步入智能化竞争阶段。

四、美国光伏储能消费与应用需求

1. 公用事业级需求:公用事业级储能是美国光伏储能市场的核心消费领域,占新增装机容量约60%。这一细分市场主要用于调峰填谷、频率调节与备用容量,尤其是在加州、德州、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的地区。大型光伏电站与风电场配套储能系统,可平滑输出波动、优化输电网络负荷,同时满足ISO/RTO市场对容量和辅助服务的要求。例如,加州ISO通过能源市场参与机制,使储能系统在峰谷电价差中获得显著收益,同时参与调频和电压支撑服务。

2. 商业与工业(C&I)市场:在C&I领域,储能需求增长迅速。企业和工商业用户部署储能系统,主要目的是削峰填谷、降低电费支出及提高电力可靠性。随着电价波动和时间电价(TOU)政策的普及,商业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储能调度在高峰时段释放电力,避免高额尖峰电价。部分企业还利用储能系统参与需求响应计划和区域市场辅助服务,实现额外收入。

3. 住宅与社区市场:住宅储能以自发自用、应急备电和社区微网为主要需求。随着太阳能组件价格下降与家庭储能产品(如Tesla Powerwall、Enphase Encharge)普及,家庭光伏+储能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中高收入家庭的标配。社区级储能系统结合共享光伏项目,允许多户居民共同使用储能容量,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

4. 市场趋势与新兴应用:近年来,虚拟电厂(VPP)和聚合储能正在快速兴起,通过将分布式储能集中管理,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和辅助服务收入。长时储能需求也开始显现,尤其用于支撑夜间可再生能源供电或弱电网区域的可靠性。整体来看,美国光伏储能的消费需求正在从单纯的节能或备电向经济收益与系统价值结合转变,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生态。

五、美国光伏储能渠道与分销

1. 制造商直销与大型项目EPC:在美国光伏储能市场,大型光伏电站和储能项目主要依赖制造商直销与EPC(工程、采购、施工)承包模式。上游制造商如特斯拉能源(Tesla Energy)、Fluence、Powin 等,直接向公用事业或大型开发商供货,并提供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服务。此模式确保项目从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到并网调试的全流程可控,同时可享受规模化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对于百万千瓦级的集中式储能项目,直销+EPC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落地渠道。

2. 区域安装商与分销网络:在中小型商业、工业(C&I)及住宅市场,区域安装商和分销网络发挥核心作用。这类企业熟悉当地法规、并网流程和电价政策,能够提供定制化方案,同时与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获得优惠设备供应。分销商通常承担设备采购、物流、售后和本地化安装,降低了企业和家庭客户的准入门槛。以加州和德州为例,本地安装商网络覆盖密集,分布式储能系统的渗透率高于其他州。

3. 能源服务公司(ESCO)与融资渠道:能源服务公司(ESCO)在储能市场扮演重要中介角色。ESCO通过租赁、按用付费(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和需求响应服务模式,将储能系统打包提供给商业客户,降低前期投资压力。部分住宅储能也采用分期付款或“储能即服务(Storage-as-a-Service, SaaS)”模式,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储能市场的普及。

4. 渠道发展趋势:随着市场成熟,渠道正向集成化和数字化发展。储能厂商开始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设计模拟、报价和运维监控服务,实现销售、安装和运维的闭环。大型项目与分布式项目的渠道逐渐融合,形成“制造商—分销商—EPC—客户”的多层次供应链结构,同时虚拟电厂和聚合商为渠道增加新的增值服务空间,使储能系统不仅是电力资产,更成为数据与服务的平台资产。

六、美国光伏储能基础设施与配套

1. 并网接入与输配电系统:光伏储能项目的部署高度依赖电网基础设施。大型集中式储能系统需接入高压输电网,住宅及社区储能则依赖配电网容量。随着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的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出现并网队列延迟问题,尤其是在加州、德州和纽约州。ISO/RTO运营商对储能接入要求严格,包括容量评估、变压器升级及调度可控性,这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周期与成本。储能系统的快速部署也推动输配电网络升级,并引入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控制设备,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储能系统配套设施:储能系统的高效运行依赖于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能量管理系统(EMS)和冷却系统等关键配套设施。BMS负责电池状态监测、过充保护和均衡管理;EMS用于能量调度、市场参与和负荷优化;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保证电能质量。长时储能项目还需配置辅助冷却、消防安全和远程监控系统,确保电池寿命和运营安全。

3. 运维与二次利用体系:运维服务是光伏储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监测、预测性维护和远程诊断可有效降低故障率和系统停机时间。同时,随着储能装机规模扩大,二次利用与回收体系逐渐建立,包括电芯回收、模块再制造和二次储能应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长寿命储能和可回收设计成为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4. 智能化与数字化配套:近年来,美国储能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EMS、AI优化调度和虚拟电厂(VPP)平台,使分布式储能能够参与频率调节、峰谷套利和需求响应,实现电力市场化收益最大化。智能化配套不仅提升系统经济性,还增强了电力系统灵活性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为未来光伏储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七、美国光伏储能市场痛点与机会

1、市场痛点

尽管美国光伏储能市场增长迅速,但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并网延迟与接入复杂成为大型和分布式项目的瓶颈。尤其在加州和德州,电网接入审批周期长、技术要求复杂,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和不确定性。

其次,供应链波动影响成本与交付。锂电池、电芯和功率半导体价格受全球市场影响显著,部分原材料进口受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限制。

第三,项目融资复杂性高,尽管IRA提供税收激励,但开发商需同时应对资本成本、税收合规和长期收益预测的不确定性。最后,退役与回收体系尚不完善,随着储能系统数量快速增加,电池回收与二次利用政策滞后,潜在环境与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2、市场机会

光伏储能市场痛点同时伴随显著机会。首先,光伏+储能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公用事业和C&I客户的首选,能够提供可调峰、稳定电力和电价优化服务。

其次,虚拟电厂(VPP)与聚合模式正在快速发展,通过将分布式储能集中管理,实现频率调节、容量交易和辅助服务收入,为分布式储能商业化提供新路径。

第三,长时储能技术与微网应用的兴起满足夜间电力供给和弱电网区域需求,提升系统可靠性。

第四,本地化制造与回收产业链建设,符合IRA国内内容激励政策,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创造新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点。

八、美国光伏储能投融资环境与资本动向

1. 投融资环境总体概况:美国光伏储能行业已成为资本密集型战略新兴产业。受《通胀削减法案(IRA)》推动,税收抵免、直接支付和投资可转让机制为开发商和投资机构提供了稳定现金流保障,从而大幅降低融资风险。2025年,美国光伏储能领域的新增投资总额预计超过300亿美元,其中大型公用事业项目占比约65%,住宅与商业储能项目占比35%。此外,储能项目的收益多样化(电力市场参与、需求响应、削峰填谷收入)使投资回报周期可控,吸引了长期机构投资者及绿色债券资金进入市场。

2. 资本来源与模式:市场主要融资来源包括银行贷款、项目债券、私募股权、绿色基金以及能源服务公司(ESCO)提供的融资方案。大型储能项目多采用非追索债务(Non-Recourse Loan)和项目公司(SPV)结构进行融资,风险与收益在投资者和项目方间分散。住宅与中小型商业储能则多通过租赁、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或储能即服务(SaaS)模式融资,由ESCO或安装商承担初期设备投资,客户按用量或固定费用支付,降低准入门槛。

3. 并购与投资趋势:随着市场成熟度提升,并购与战略投资呈现活跃态势。2024—2025年间,多起行业整合案例显著,包括储能制造商收购系统集成商、能源管理软件公司收购虚拟电厂平台等。这类并购不仅优化供应链结构,也强化了企业在市场细分领域的竞争力。风险投资(VC)与私募股权(PE)亦持续流入住宅储能和AI调度软件领域,旨在抓住分布式储能市场和数字能源服务的增量收益。

九、美国光伏储能合作模式与落地案例

1. 公用事业与储能供应商合作模式:在美国,公用事业公司(Utility)通常与储能系统供应商或EPC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用“项目开发+系统集成+运维”一体化模式。例如,加州太平洋电力公司(PG&E)与Tesla Energy合作的100MW/400MWh储能项目,通过集中式储能调峰与频率调节,显著优化了电网运行效率。这类模式强调资本和技术共享,同时将项目风险分散在供应商与公用事业之间,实现了规模化落地。

2. 商业与工业(C&I)合作模式:商业与工业客户(C&I)通常采用能源服务公司(ESCO)+储能供应商模式,以“储能即服务(Storage-as-a-Service)”或PPA租赁形式部署储能系统。案例包括德克萨斯州某大型制造企业与Stem Inc.合作的2MW储能系统,该系统通过峰谷套利和需求响应,每年节省约15%电费支出,同时参与区域辅助服务市场获取额外收益。该模式降低客户前期投入压力,同时保障供应商稳定收益,成为C&I市场主流模式。

3. 分布式储能与社区微网合作:住宅及社区储能项目正兴起虚拟电厂(VPP)+社区微网模式。例如,加州南部某社区采用Enphase Encharge储能系统,通过VPP平台将分布式电池聚合管理,参与电网频率调节和需求响应,居民可获得电费减免与服务收益。此类模式不仅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也增强社区能源自主性,成为分布式储能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路径。

4. 长时储能与创新合作案例:针对夜间供电和弱电网区域,美国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长时储能项目。AES Energy Storage与NREL合作部署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实现16小时连续放电能力,有效支持可再生能源全时供电需求。这类创新合作模式结合科研、制造和市场化应用,为储能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探索提供了参考样板。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微信服务号:展会圈

#美国##光伏电池#

用户评价
  • 全部
  • 有图(0)
  • 推荐(0)
  • 一般(0)
  • 不推荐(0)
共0评价
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