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国(武汉)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将于6月18-20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大会立足武汉,背靠“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宏伟蓝图,依托“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 秉持“前瞻技术趋势、紧贴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赋能智慧出行”的办展宗旨与理念,聚焦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动态与市场需求的演变趋势,集中呈现高性能电驱动系统、智能座舱关键组件、轻量化新型材料、前沿热管理系统、车载芯片及控制器等领域的最新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为汽车主机厂商、零部件供应商及相关单位构筑一个高效对接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的交流平台,助力企业拓宽合作领域、抢先掌握核心技术、占据未来市场的战略制高点。
一、“整零协同” 深化: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升级
东风汽车作为 “链主” 企业的引领作用在展会中凸显。其全球创新中心携岚图知音、猛士 917 蛟龙战甲等车型的核心制造技术亮相,现场发布年度采购清单,涵盖激光焊接设备、高精度刀具等 20 余类关键装备。在专场对接会上,东风与武汉双成激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购 10 套电池托盘激光焊接工作站,用于全新新能源车型生产线,预计年产能提升至 15 万辆。
“国产替代” 成果成为整零协同的重要亮点。芯擎科技展示的 7 纳米高性能车规级 MCU 芯片 DF30,由东风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全流程闭环研发,突破芯片定义、设计等核心技术,已实现对进口芯片的替代。展会期间,该芯片与华中数控的智能机床达成适配合作,使设备控制响应速度提升 40%,共同打入东风本田、神龙汽车的供应链体系。
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突破反哺整车创新。武汉某模具企业研发的一体化压铸模具,能适配 16000 吨级设备需求,表面精度达 Ra0.8μm,较传统模具寿命提升 2 倍,通过展会平台与东风科技一体化压铸项目达成合作,使车身部件集成度提升 70%,制造成本降低 25%。这种 “整车需求牵引 + 零部件技术突破” 的良性循环,推动武汉汽车产业 “零整比” 提升至 0.66∶1。
二、“技术 - 场景” 对接:精准匹配产业需求
展会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细分领域设立 5 场专项对接会,实现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的精准耦合。在 “轻量化制造专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激光填丝拼焊技术与武钢达成合作,共同开发 2000MPa 级铝硅涂层热成形钢焊接解决方案,用于东风岚图的车身轻量化项目,可实现车身减重 15%,碰撞安全性提升 30%。
“智能装备专场” 的对接成果同样丰硕。华中数控的五轴加工中心搭载芯擎科技的 “星辰一号” 芯片,实现加工数据与车城网平台的实时互联,通过 AI 算法优化切削参数,为航空航天领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 “智能制造 + 远程运维” 一体化方案,现场签约金额达 3.2 亿元。
海外资源对接成为展会新亮点。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专区,德国通快激光的高精度焊接设备与东风乘用车达成技术授权合作,用于出口欧洲的新能源车型生产;武汉企业的柔性冲压生产线则签约东南亚经销商,借助东风汽车的海外渠道进入泰国、马来西亚市场,预计年出口额突破 2 亿元。
三、冲压技术:柔性化改造适配多品种生产需求
新能源汽车 “小批量多品种” 的生产特点,推动冲压技术向柔性化方向升级。双成激光的皮带式激光切割开卷落料线,以皮带支撑技术避免高强度钢、铝合金材料划伤,动态光缝设计消除切割渣瘤,实现热成型件、门环拼焊板的无损落料。更值得关注的是其 “一梁多头” 切割设计,同步双激光头动态作业使材料利用率提升 15%,效率较传统冲压设备翻倍,配合机器人码垛集成系统,可将新车试制周期缩短 2 个月,完美适配东风奕派 eπ007、灵悉 L 等多款车型的快速迭代需求。
伺服冲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成型精度。武汉某装备企业的伺服压力机通过多连杆机构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冲压速度与压力的实时调节,在加工铝合金车门内板时,拉伸深度误差控制在 ±0.1mm 以内,成型件表面无褶皱。该设备还具备快速换模功能,换模时间从传统的 45 分钟缩短至 8 分钟,已配套神龙汽车的混线生产车间,支撑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的共线制造。
组委会:徐丹>> 185 >> 1588 >>1594 (同V)
邮箱:630581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