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Battery 2026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0顶赞
关注
10小时前 北京
63
0
0加入计划
分享
  • 展会时间
    2026-03-11 至 2026-03-13
  • 展会地点
    亚洲 • 韩国 • 首尔
  • 展会周期
    一年一届 · 第15届
  • 观众数量
    0人
  • 展览面积
    0㎡
  • 展商数量
    0家
  • 展馆名称
    韩国·首尔·COEX展览中心
  • 标准展位
    -元/㎡
  • 光摊展位
    -元/㎡
  • 主办单位
    韩国电池产业协会 COEX
  • 组展单位
    韩国电池产业协会 COEX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

The15th InterBattery 2026

展会时间: 2026年03月11-13日

展会地点: 韩国·首尔·COEX展览中心

举办周期: 一年一届·第15届

主办单位: 韩国电池产业协会 COEX

中国总代: 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2026 年 03 月 11 - 13 日,首尔 COEX 会展中心将如期举办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 —— 韩国最具代表性的电池与储能产业展览盛会。自创办以来,该展已成为韩国电池产业的风向标平台,吸引全球上下游厂商、研究机构、系统集成商与投资方前来展示、交流与合作。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将涵盖电池全产业链:从原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池制造设备、检测仪器、储能系统(ESS)、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等。展区分布合理、功能分区清晰,既有组件厂商展示区,也设有系统方案区与回收技术专区,让来宾一次性看到从芯片到整系统,从制造到循环的完整技术路线图。

会议与研讨活动也十分丰富。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安排了 “Battery Conference” 主题会议、多场技术论坛与产业圆桌讨论,对焦材料创新、电池安全、系统集成、储能商业模式、循环利用等热点议题。参会者可聆听行业专家洞见、参与技术交流、甚至在 Business Matching 环节与潜在客户或合作伙伴面对面对接。

作为业内交流与信息窗口,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还强化国际化元素。展商与参观者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展会设立多语言导览与国际对接服务,以降低跨国交流障碍。参加者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洞察区域趋势、把握技术风向、寻求合作契机。

对公司而言,参展或观展都有多重益处: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获取行业趋势与竞争态势、拓展韩国和东亚市场渠道、挖掘合作项目与客户资源。对于希望进入韩国 ESS 市场或加强技术曝光度的企业来说,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窗口。

2026年韩国首尔电池储能展览会InterBattery 2026将继续肩负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激发技术创新和推动项目落地的职责。在三天的展会里,无论你是技术研发者、系统供应商、资本方或项目开发商,都有机会在此构建关系网、洞悉市场脉搏、推动业务突破。

展品范围

1、二次电池区:镍镉电池、储能系统、镍氢电池、铅酸蓄电池、NAS电池、其他充电电池/存储技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充电电池、铅蓄电池、空气电池、电容器、钠硫磺电池、蓄电系统。

2、原材料区域: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组件、材料、电极材料、电解质、分隔器、集电体、顶板、安全阀、电极箔、绝缘管、活性炭、离子水溶液、吸氢合金、箔制造设备及配件、自动化生产、电力电子技术设备、外壳、冷却、通风等组件、各类电池用制造设备、测试仪器、原材料、零部件等。

3、机械设备区域:电池生产设备、测试设备、电池生产技术、燃料电池生产技术、电解槽、各类储能技术、研究和开发、 材料、生产技术、特殊工艺、测试台、氢能源开发、氢能源基础设施、氢能源储存、工业BHKW(热电联产机组)和研磨机、搅拌混合机、涂布设备、干燥机、卷压机、切片裁切设备、冲压机、电极组装设备、电极板卷取机、电极堆栈设备、电解液注入设备、雷射焊接机、电池包装设备、充电设备等。

4、电动车区域:电动车电池充电、放电系统、充电桩、电动三轮车、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等。

5、能量储存区域: ESS系统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它电池技术、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能转气技术如甲烷、氢、电解技术和相关设备等其他能源存储方法。

6、研发区域:学术单位对电池的有关研发成果研究所和项目、大学与学院、贸易出版社/媒体/杂志、协会等其他机构。

7、其他区域:电池介绍推广电池行业用三废处理设备;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等。

市场分析

一、韩国电池储能市场规模与增长

当前规模(历史与基线):到 2024 年,韩国累计电池储能(ESS)装机量已显著增长——官方和行业统计口径显示,2024 年累计储能装机约为 16.2 GWh(涵盖并网辅助、调频调峰、工商业及住宅等多种应用场景)。

代表性公用事业项目方面,韩国电力公社(KEPCO)于 2024 年完成的并网稳定化项目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 BESS,其电力输出约 978 MW,储能容量约 889 MWh,成为电网调频与峰谷调节的重要样板工程。

增长动力(推动因素):国家电力长期规划与可再生能源上网目标的上修,推动了对快速响应、调频及缓解弃风弃光(curtailment)的储能需求快速上升。随着可再生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输配电设施的相对滞后,储能系统在平衡电力系统波动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此外,市场化采购机制(KPX 中央合约市场)与地方示范项目(如济州及若干大型工商业项目)的推进,也在短期内形成了集中建设与装机需求的高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快速增长的机会。

市场增长节奏与预测(定性 => 定量):

短期(2025–2027 年):以并网辅助、峰谷调节与电厂配套项目(如 KEPCO 类项目)为主的集中式储能装机仍将保持高位增长。同时,车用电池产能向储能领域的转化(尤其是 LFP 电池产线扩张)将改善上游电芯供给条件,支撑 2026–2028 年的项目扩张与规模化交付。

中长期(2030 年前):受政策目标、二次利用与回收体系成熟度、电池成本下降及寿命管理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市场规模有进一步上升空间。但增长速度仍受电价机制、市场化设计及并网接入、安全合规等制度约束的影响。各类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发展区间需结合政策与市场环境综合评估。

二、韩国电池储能政策与法规

1、国家电力长期规划(重要政策节点):“第 11 次电力供需基本计划”(草案于 2024 年提出,MOTIE 于 2025 年 2 月确认并发布)对可再生能源与备用容量制定了最新目标,强调新增灵活性资源(包括 BESS)以确保系统储备率与电力安全。该规划成为近期市场化采购与容量规划的主要政策依据,为储能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2、集中采购 / 中央合约市场(KPX)与竞标机制

2025 年度的 ESS 中央合约市场(ESS Central Contract Market)招标范围扩大至韩国大陆与济州岛,总量例如 2025 年首轮就包含约 540 MW 的长期合同(部分为 15 年期合约),显示政府与系统运营商通过长期合约保障项目收益稳定性,从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与金融机构进入储能投资领域。

3、安全、安装与认证法规:近年由于多起 ESS 安装及火灾事故,监管层面针对储能系统的安装标准、消防安全、PCS(功率变换系统)及 BMS(电池管理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地方政府也陆续推行储能项目的示范认证与安全检验流程。同时,政府正在推进“回收物质认证”与“电池生命周期追踪”制度建设,为电池再制造与二次利用提供合规化的政策路径。

4、补贴 / 市场激励(侧面影响):韩国曾在混合系统与配套 ESS 项目上提供较高的 REC 奖励或财政支持,推动了早期储能装机的快速增长。然而,近年来补贴路径及 REC 计算方法相继调整,企业对长期经济性的判断更加依赖于竞标市场回报与多元化收益机制,如调频服务、容量补偿、能量套利及需求侧管理等,这些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取代直接补贴成为行业主要驱动力。

三、韩国电池储能竞争格局

上游电芯与电池厂(头部企业):韩国的电池产业链高度集中在几大龙头企业之手,包括 LG Energy Solution、SK On 和 Samsung SDI。这些企业不仅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也正在积极扩展储能系统(ESS)业务。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韩国厂商纷纷调整产线结构,增加 LFP 电池与高安全性储能电芯的生产比重。

LG Energy Solution 已宣布将为若干大型并网储能项目提供电池系统,其 2026–2027 年供货计划覆盖上千 MWh 级别,显示出企业将储能业务视为未来增长重点。SK On 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加快 ESS 业务布局,2025 年与美国 Flatiron Energy 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总量达 7.2 GWh,供货期延续至 2030 年),反映出韩企正在通过长期订单锁定海外市场需求。Samsung SDI 也在稳步推进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储能化转型,并投资新型电池化学体系(如全固态、钠离子等)。

系统集成商 / EPC / 开发商:在大型并网项目中,韩国本地的系统集成商与 EPC(工程、采购与建设)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韩国电力公司(KEPCO)及其子公司扮演核心角色,负责从设计、集成到调试的一体化实施。同时,国际能源开发商、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及外资电力企业也通过合资或项目投资方式参与韩国市场。

LG、SK 等电池厂不仅提供电芯,还积极进入整包交付环节(涵盖电池、PCS、EMS 等系统组件),通过技术与服务一体化形成竞争壁垒。这一趋势使韩国 ESS 产业正由单纯制造向“系统与服务集成”方向升级。

国际竞争压力:全球储能市场的价格竞争愈发激烈,中国企业尤其是 CATL、EVE、比亚迪等厂商凭借 LFP 技术成熟度与规模化制造优势,在成本上占据压倒性优势。面对这一压力,韩国企业正通过高能量密度产品、先进的安全体系以及在地化产能(特别是在美欧设厂)来提升竞争力。同时,欧美市场的贸易保护与关税政策也推动韩国厂商调整供应链结构,加快海外布局,以规避政策风险并强化区域客户关系。

差异化竞争点:韩国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在高性能电芯制造、系统集成与长期运维服务方面的成熟经验。它们在电池热管理、BMS 算法、系统安全防护和长期可靠性上具备显著优势。强大的研发能力与汽车电池制造链积累,也使韩企在下一代电池(固态电池、高镍体系)中拥有技术领先地位。

然而,韩国厂商仍面临成本压力、市场竞争与安全合规挑战。由于早期储能火灾事故的影响,政府对安全监管标准极为严格,要求企业在产品认证、安装、运维等环节投入更高成本。这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负担,但也促使整个行业朝更高质量标准演进。

四、韩国电池储能消费与应用需求

按应用场景划分(现状与趋势)

电网侧(Utility / System Services):这是当前韩国储能装机的主要增长领域。随着风能与光伏发电比例提升,电力系统对储能调频、容量支撑及可再生波动平衡的需求迅速扩大。由 KEPCO 主导的并网项目(如 Miryang / Bubuk 站)正是典型案例。预计未来 2–3 年内,大型电网级项目仍将是装机增量的重要来源。

商业与工业侧(C&I / Behind-the-meter):企业用户利用储能实现削峰填谷、电价套利和能耗优化,尤其在电价结构改革与自发自用激励政策推进下,C&I 储能市场的增长势头稳健。制造业园区、数据中心及大型商场成为关键应用场景。

住宅与微网领域(Distributed / Residential):受益于光伏普及与家庭能源独立意识提升,住宅储能市场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投资回收期较长和系统成本仍高,增长速度相对有限。随着低成本电池和二次利用模块的应用,住宅储能有望迎来新一轮扩张。

二次利用储能(Second-life ESS):随着电动车退役电池量上升,韩国政府和地方机构积极推动电池再利用试点,如济州岛的回收与再利用项目。这些系统适用于备用电源和峰谷调节等非关键应用场景,为产业链提供了成本更低的新选择。

需求驱动因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激增带来的短期波动调节需求;电力系统对快速响应与频率控制能力的刚性需求;企业用户对电价优化与能源安全的需求增长;政府示范项目与长期合约提供的收益确定性。

五、韩国电池储能渠道与分销

KPX / 中央合约拍卖机制:公用事业级储能项目主要通过韩国电力交易所(KPX)组织的中央合约市场进行采购。2025 年的 ESS 拍卖已覆盖大陆与济州岛,总量约 540 MW,并采用 15 年长期合约模式,为投资方提供稳定收益预期,显著提升项目融资可行性。

地方政府与示范项目:各地政府推动的示范与回收项目成为创新技术的实验场。例如济州岛、全罗南道等地的招标项目往往涉及二次利用储能、混合储能等前沿方案。

企业直采与 EPC 模式(C&I):大型制造业与能源服务公司通过直接签约方式采购储能系统,重点关注快速部署、短周期与定制化方案。

海外市场对接与出口:韩国电池企业积极通过长期供货协议将产能输出至国际市场,如 SK On 与 Flatiron 的合作,带动了韩国储能系统与服务能力的全球输出。

分销与服务链关键环节:电芯供应 → 模组与电池包 → PCS 与 EMS 集成 → 建设并网 → 运维(O&M)与二次利用。

这一完整链条中,系统运维与保险服务正成为新的利润中心,企业通过长期运维合同与性能保障服务获取持续收入。

六、韩国电池储能基础设施与配套

并网与输配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使输配电网络成为制约系统效率的瓶颈,部分地区出现弃能现象。为缓解这一问题,政府和 KEPCO 推动在关键节点部署短周期 BESS,用于调节电力波动、提升并网能力与电网稳定性。

电池制造与产能布局:韩国电池制造商正在全球范围内扩产 ESS 专用产线。LG、SK、Samsung SDI 均在美国与欧洲建设新的 LFP 和高能量密度电池工厂,为国际储能项目提供供应保障。随着这些产能投运,韩国将进一步强化在全球储能产业链中的地位。

回收与二次利用体系:政府正加快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包括“回收物质认证”和“电池追踪系统”。地方试点项目(如济州岛)已形成再制造与二次利用商业闭环,部分本地企业如 Poen 正积极布局电池翻新与回收服务。

安全与认证体系:为应对早期事故带来的风险,韩国已建立更严格的储能系统认证制度,涵盖消防安全、PCS 与 BMS 检测标准。所有新项目均需通过第三方检测与政府注册流程,这一制度显著提高了项目交付安全性,也为优质厂商提供竞争壁垒。

七、韩国电池储能市场痛点与机会

7.1主要痛点

1、市场设计与收益不确定性:韩国储能市场的核心挑战之一是收益模型的不确定性。尽管政府通过长期合约(如 KPX 拍卖)提供部分稳定回报,但对于独立储能或分布式系统而言,电价波动、容量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辅助服务价格的不稳定,仍使投资者难以准确预测回收周期。这种“模型不可复算”的问题在业界被广泛提及,尤其对民间资本和非公用事业项目形成掣肘。

2、并网与输电瓶颈: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的高速扩张,输电与配电基础设施升级速度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弃风弃光”与限电现象。这种瓶颈使得储能系统的部署周期拉长,部分项目因接入延迟而影响收益兑现,进而降低了市场活跃度。

3、安全与合规成本上升:由于早期 ESS 火灾事故引发社会关注,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储能系统的安全监管。系统制造商与 EPC 需通过更严格的消防、检测、安装标准认证,涉及的前期投入(CapEx)显著增加。高合规成本不仅拉高了项目报价,也使中小型集成商进入门槛提高。

4、全球竞争与成本压力:来自中国厂商的成本压力依旧显著。中国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成熟度,使其 LFP 储能产品在成本上具备 20%–30% 的优势。韩国企业虽然在质量和系统安全上更具竞争力,但在全球项目投标中仍需通过服务、品牌信誉和长期维护承诺来抵消成本劣势。

7.2核心机会

1、长期合约驱动的确定性收益:韩国政府正在通过公用事业主导的集中采购和长期购电合约(例如 KPX 的 15 年合同)来吸引长期资本。这类项目为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现金流预期,从而提高了融资可得性。对于希望进入韩国市场的国际投资者,这种机制极具吸引力。

2、二次利用与循环经济新赛道:随着电动车产业的发展,退役电池的再利用成为成本优化与资源再生的重点方向。韩国政府已在法规层面启动“回收物质认证”和“电池追踪管理体系”,地方示范项目(如济州岛)也在探索商业化路径。这一领域不仅能降低储能系统成本,也为本地企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3、出口与海外合作机会:韩国电池厂商积极通过对外供货协议拓展海外市场,SK On、LG Energy Solution 等企业的多国合作项目显示出其强劲的国际化能力。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韩企可借助与欧美开发商的长期合作,扩大储能系统出口规模,并在美欧关税政策中占据中间优势地位。

4、高端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随着储能项目规模化,系统安全与运维的重要性不断上升。韩企在 EMS、远程监控、寿命管理及安全策略方面具备领先经验。通过提供高附加值的长期运维(O&M)与保障服务,企业可以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实现从设备制造向能源服务的转型。

八、韩国电池储能投融资环境与资本动向

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公用事业级储能项目多采用“项目公司 + 银团融资”的非追索结构。得益于 KPX 长期合约等机制,银行与机构投资者更易评估项目的现金流稳定性与风险等级,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这类项目通常具备 10–15 年的固定收益期,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

企业战略合作与并购:电池厂与储能开发商之间的纵向整合趋势明显。通过长期供货协议、股权合作或合资公司形式,厂商不仅锁定订单,还能共享项目收益。例如 LG 与多家海外能源企业签署的多年度 ESS 供货合同,就体现了这一“供货+投资”双重合作模式。

风险投资与私募基金:二次利用、电池回收及检测服务等新兴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热点。韩国本地初创企业(如 Poen、ReLiON Korea)在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后,正加速商业化落地。这表明资本市场对“可持续储能”与“循环经济”方向的信心在持续增强。

资本关注焦点:长期稳定收益项目(KPX 长期合约)、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运维及软件层面的能源管理系统(EMS)。

主要风险点:电价波动、并网延迟、政策调整与安全事故风险。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及银行融资条件。因此,融资方更偏好具有政府背书或长期合约保障的项目。

九、韩国电池储能合作模式与落地案例

1、典型合作模式

电池厂 + 系统集成商 + 公用事业:这种“联合投标”模式在韩国十分常见。电芯供应商提供核心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商负责系统设计与交付,公用事业单位负责接入与运营。例如 LG 通过其子公司与 EPC 企业合作,形成电池–PCS–EMS 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项目整体效率。

供货协议 + 开发商 + 金融机构(三角合作模式):电池厂与海外开发商签署长期供货协议,同时引入银行或基金进行项目融资,形成稳定的资金闭环。SK On 与美国 Flatiron 的 7.2 GWh 供货项目便是典型案例,该模式帮助韩企扩大出口并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二次利用联合体(厂商 + 回收商 + 地方政府):地方试点项目由制造商、回收商与政府共同推进,通过示范项目验证二次利用系统的安全与商业可行性。济州岛的储能再利用项目已进入商业试运行阶段,为全国推广提供模板。

2、代表性落地案例

KEPCO 大型并网项目(Miryang / Bubuk):装机容量约 978 MW / 889 MWh,主要用于电网稳定与可再生能接入调节,是政府主导型储能项目的代表。

LG 能源并网供货计划(2026–2027):LG 计划为多个公用事业级项目提供近千 MWh 的电池产品,显示出其在储能市场的深度布局。

SK On–Flatiron 美国长期供货合同(2026–2030):这一 7.2 GWh 的长期合作模式展示了韩国储能产业的国际化与可持续供货能力。

Poen 二次利用商业化示范:该公司在济州及首尔地区推进翻新电池储能系统,用于中小企业和社区项目,成为二次利用商业模式的重要样板。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微信服务号:展会圈

 

#新能源##电池##韩国##储能#

用户评价
  • 全部
  • 有图(0)
  • 推荐(0)
  • 一般(0)
  • 不推荐(0)
共0评价
评论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