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商用车展IAA 2025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5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商用车展
The 72th IAA 2025
展会时间: 2025年09月09-14日
展会地点: 德国·慕尼黑
举办周期: 两年一届·第72届
主办单位: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组展单位: 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202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IAA 2025将在慕尼黑展览中心举行,聚焦全球商用车领域的前沿发展与技术革新。本届展会汇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地的整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服务商,涵盖轻型货车、重型卡车、客运车辆及专用车辆等多种类型,展示行业多样化发展趋势。
202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IAA 2025的亮点在于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集中呈现。多家企业将展示电动卡车、氢燃料客车及混合动力运输解决方案,响应欧盟对运输行业碳中和目标的技术需求。同时,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远程运维平台与车联网服务也将作为重点内容呈现,体现商用车行业向智能交通转型的步伐。

202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IAA 2025还将举办多场专题论坛与技术研讨会,围绕绿色物流、城市配送、电动化转型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与头部企业的代表将就法规走向、技术标准制定与跨国合作等方面提出专业观点,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IAA 2025还设有专门区域展示商用车上下游产业链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制造设备、车载能源系统、运输安全技术与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全产业链的立体化展示,慕尼黑国际商用车展成为推动全球商用车技术进步与市场对接的重要平台。

展品范围
1、重型商用车:货车、客车、自卸车、罐体运输车、冷藏车、全挂车、半挂车、半挂牵引车、集装箱运输车、矿用载重车、起重举升汽车等。
2、轻型商用车:面包车、小型客车、小卡车、拖车。
3、工程机械车:搅拌车、挖掘车、推土机、起重机、散装水泥车。
4、专用车:牵引车、冷藏车、救护车、警用车、消防车、餐车、环卫车、清洁车、警用车、邮政车、运钞车、清障车、解款车及防弹车、机场、航天等专用车。

5、商用车附件:平板挂车、货柜、倾卸装置、铝质厢式车身、挂车、多轴拖车 商用车零件、部件。
6、配件及设备:轮胎、电瓶、引擎零件、内部配件、电气设备、保护膜、图像处理系统、柴油发动机、变速箱、轮圈、车桥及底盘、座椅、空调、换向助力器、卡车厢体及集装箱、尾板及装卸平台、各种液压件、ABS 及安全气囊、卡车改装技术及装备、物流运输系统、GPS系统及调度系统等。
7、商用车服务:商用车保险、融资/租赁、数据处理、通讯/刊物、司机培训、导航产品/服务、燃料工艺。
8、其他:混合驱动汽车、两轮机车/小型机车、管理部门、汽车经销商、行业协会、相关组织。

市场介绍
一、德国商用车市场分析
德国商用车市场呈现出“精细化+多功能化”的结构演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电商物流发展,中型厢式货车、小型城市配送车和灵活改装车辆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德国制造商在车辆底盘模块化、车厢结构可变与专用设备集成方面持续优化,推动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主流。多功能车型,如电动冷藏车与城市工程维护车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商用车正逐步从“运输工具”向“行业工具”转型。
数字化管理正在深刻重构德国商用车的运营逻辑。大型物流公司、建筑集团与车队管理企业正普遍采用车队智能调度、远程监控与预警维护系统。德国本土科技企业与传统整车厂合作,推出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平台,实现对商用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也带动了“车辆+软件+数据服务”三位一体的市场体系快速成型。

在绿色转型方面,德国商用车市场展现出技术多元化路径。尽管电动轻型商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但在长途重卡与特殊用途车辆中,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合成燃料方案仍被高度重视。多家德国企业如MAN、Daimler Truck和IVECO正进行多技术路线的并行研发,以适应不同工况需求,并配合国家碳中和计划逐步退出传统柴油动力。
国际合作正在加速德国商用车产业的全球整合。德国整车制造商与东亚、北美的技术平台形成合资或技术互换机制,同时扩大对中东欧及新兴市场的出口布局。在欧盟统一技术标准与碳排规制的驱动下,德国正成为商用车新技术与运营模式的测试与输出中心,增强其在全球中高端商用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德国商用车产业细分
轻型商用车(LCV):主要包括总重不超过3.5吨的厢式货车、小型货车和城市配送车辆。适用于最后一公里物流、快递配送、维修服务等领域。电动化趋势明显,代表车型有大众Transporter、电动福特Transit等。
中型商用车:总重介于3.5吨至7.5吨之间,主要服务于城市及区域配送、建筑施工和市政维护。具备较高的载货能力和灵活机动性,车型多样化,支持多种车厢和功能改装。
重型商用车(HCV):包括重型卡车和拖挂车,通常用于长途运输、大宗货物运输及物流集散。此类车辆技术复杂,正向电动、氢燃料和混合动力转型,代表品牌有戴姆勒、曼和斯堪尼亚。

客运车辆:涵盖城市公交车、长途客车及旅游巴士,涉及公共交通和旅游运输。新能源车型增多,特别是电动公交和氢燃料公交,推动绿色公共交通发展。
专用车辆:包括环卫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冷藏运输车等,针对特定行业需求设计,功能定制化程度高。随着智能化技术应用,专用车辆正向自动化和联网管理方向发展。
底盘与零部件:专注于商用车底盘制造、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悬挂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三、德国商用车政府政策
“再制造商用车”循环利用激励政策:德国政府鼓励商用车零部件再制造,出台再生认证机制与税收减免政策,推动重型卡车发动机、电池组、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循环再用,降低整车更替频率。此举不仅减少碳排放,也促进了再制造企业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
跨境绿色运输走廊协调机制:为推动欧盟内部商用车低碳运输,德国联合奥地利、捷克等邻国设立“绿色运输走廊”,统一电动卡车充电标准、道路通行政策及货运时效规定,政府提供过境补贴,提升跨境商用车运营效率,强化德国物流枢纽地位。

氢能商用车工业园区专项扶持计划:德国出台氢能商用车产业聚集区扶持政策,在下萨克森、北威州等地设立氢动力专用车研发与试运行示范基地,提供土地税减免、电价优惠及企业联合研发资助,加快氢燃料车的区域规模化落地。
商用车碳排放数字核算与交易系统:德国正试点在商用车领域建立企业级碳足迹数字化追踪系统,未来将纳入国家碳交易平台。车队企业需记录每辆商用车的碳排放数据,政府给予碳减排绩效优异企业碳信用奖励,以此推动精准管理与绿色投资。

四、德国商用车市场趋势
德国商用车市场正经历“职能转化”趋势,商用车不再只是运输工具,而逐渐成为“多场景服务终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备数据传感、通信模块和移动作业能力的车辆正被整合进市政管理、应急服务、环保监控等系统。这种职能延展促使商用车朝着模块化、功能耦合和边缘计算能力方向演进。
随着人工智能与传感系统的成熟,德国商用车市场正在快速引入“半自动运营”模式,尤其在封闭园区、港口和大型物流园中。德国制造企业正布局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商用车的中期商业化,未来五年内,特定区域内的自主行驶卡车或成为基础运输单元,带动安全监控、远程驾驶及运营调度等周边产业兴起。

在绿色能源驱动下,德国商用车市场形成了“电动+氢能+合成燃料”三轨并进格局。轻型与中型车辆电动化推进较快,重型车辆则偏向氢燃料和HVO(氢化植物油)等替代燃料方案。未来德国将根据应用场景差异化推广多能源路径,并引导整车厂构建多能源底盘平台以应对复杂市场需求。
供应链本地化和制造柔性化成为商用车产业的新增长引擎。受地缘政治与全球物流风险影响,德国整车制造商加快转向区域化生产策略,同时推动车体制造、电驱模块、电池包集成等环节的柔性制造与数字化转型。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交付稳定性,也加快了产品快速定制与更新周期。

五、德国商用车产业概况
德国商用车产业正从“整车主导”逐步演化为“跨产业协同生态”。除了传统车企,越来越多来自能源、通信、软件、AI算法等领域的技术企业参与其中,形成围绕智能驾驶、能源系统、数字平台的协作网络。例如,戴姆勒卡车与Siemens合作开发智慧物流控制系统,标志着传统制造正走向服务化平台运营。
应用场景正发生结构性变化。除长途干线与城市配送外,德国商用车正加快向建筑工地、机场保障、智能仓储、移动医疗等高附加值专业化场景渗透。这类应用通常对车辆尺寸、功能配置、能源模式有定制化需求,促使厂商加强小批量、定制型底盘与车身模块研发。

德国商用车产业在地域上表现出“多极集群”格局。慕尼黑聚焦高端整车制造与自动驾驶试验,汉诺威是欧洲最大商用车展所在地并集聚大量配套企业,而莱茵-鲁尔地区则形成绿色运输走廊与电动物流示范区。这种区域协同推动了各地产业错位发展与技术互补。
在核心技术生态方面,德国商用车企业大力构建自主可控的软件堆栈与控制系统,逐步减少对传统国外软件供应商的依赖。越来越多主机厂设立独立的软件公司(如CARIAD模式),重点开发商用车OTA系统、远程调度平台和多能源管理系统,推动整个产业向“软硬解耦”与“数据驱动”方向转型。

六、德国商用车市场动态
德国正在推进“商用车-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模式,特别是在氢能重卡领域。多家企业与政府合作,在高速公路沿线布局氢燃料加注走廊,形成“车-站-能”一体化试点。近期,MAN与TotalEnergies达成协议,在德国南部部署首批商业化氢站,预示着重型商用车脱碳路径加速落地。
车联网在德国商用车市场快速渗透,物流企业对“全车队实时可视化管理”的需求激增。2025年前,主流重型车企均计划实现远程诊断、预测性维保与智能路线调度系统标配化。德铁货运(DB Cargo)正与奔驰卡车开展试点,实现集装箱与牵引车状态数据一体化传输,大幅提升调度效率与出勤率。

二手与再制造商用车市场活跃度持续上升,成为德国商用车市场的重要支撑板块。因电动化转型初期成本高企,大量中小运输商更倾向于采购性价比更高的翻新柴油车或改造车辆。ZF与汉诺威当地工厂已设立再制造生产线,提供认证再制造动力系统,满足国内与东欧市场的双重需求。
德国商用车市场正出现“平台经济”趋势增长。一些科技初创公司和物流平台企业正联合车企试水“商用车即服务(CaaS)”模式,用户不再购车,而按月订阅获取车辆、维保、保险及平台派单服务。此模式已在城市冷链配送和快递行业试运营,并有望重塑传统车队拥有结构。

七、德国商用车品牌市场占有率
戴姆勒卡车(Daimler Truck):作为德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卡车在德国本土中重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在35%~38%之间,旗下品牌包括 Mercedes-Benz Trucks 和 FUSO。在长途物流和建筑运输领域具有强大市场渗透力,其eActros电动卡车和GenH2氢能重卡正推动其在新能源领域占据技术先发优势。
MAN Truck & Bus(隶属大众集团):MAN是德国第二大商用车品牌,市场占有率约为25%~28%。其重卡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市政、建筑与冷链物流领域。近年来,MAN大力投资电动平台开发,其中型电动卡车系列开始逐步交付,增强在城市配送市场的竞争力。
斯堪尼亚(Scania):作为大众集团旗下另一商用车品牌,斯堪尼亚在德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0%~12%,以高效动力系统与节油技术著称。该品牌主要活跃在高端长途运输领域,以优异的运营经济性和驾驶体验受到大型物流公司青睐。其电动与混合动力重卡也正逐步引入德国市场。

福特商用车(Ford Pro):福特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如Transit系列)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德国轻型货车市场占有率约为8%~10%。随着“Ford Pro”品牌战略落地,该公司通过数字车队管理服务和电动化布局提升其整体品牌价值。
雷诺与依维柯(Renault Trucks / IVECO):雷诺与依维柯在德国商用车市场占有率均在**4%~6%**之间。依维柯凭借在城市公交及天然气动力车型方面的积累,获得一部分公共采购订单;雷诺则依靠雷诺D系列等产品,在中型货运与配送领域保持稳定客户群。
中国品牌崛起(如福田欧马可、比亚迪商用车):虽然目前在德国市场整体占有率尚低(合计不足1%),但部分中国品牌已通过出口电动轻卡和环卫车切入特定细分市场,特别是在港口物流与城市短途配送领域,正被个别绿色物流企业试用,预计未来有增长空间。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微信服务号:展会圈

#德国##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