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 2025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5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
The 28th BusWorld Brussels 2025
展会时间:2025年10月04-09日
展会地点: 比利时·布鲁塞尔
举办周期:两年一届·第28届
主办单位:世界客车联盟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客车展览会之一,自1971年首次在比利时科特赖克(Kortrijk)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辉煌历程。该展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为全球客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和交流平台,聚焦最新的客车技术革新和市场趋势。
2025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 2025将于2025年10月04-0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盛大举行。这一届展会预计将汇聚来自全球各地的领先客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行业专家,展示当下最前沿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作为全球客车市场的风向标,展会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还深刻反映了行业的未来走向。
近年来,中国客车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 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凭借设计创新、技术领先及高品质表现,中国制造的客车吸引了全球客户和专业观众的高度关注。展会上的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大金龙、小金龙、安凯客车等,凭借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和优异的性能,展示了中国客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回顾2023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 2023年的展会,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26家展商参展,其中包括70多家整车制造商,展览面积达61,000平方米。展会吸引了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34,241名专业观众,显示了其在全球客车行业的巨大号召力。作为一个跨越40余年的国际平台,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 不仅促进了制造商与客户的深度交流,也推动了全球客车产业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发展。
中国客车制造业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国际形象与市场份额,也为全球客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推进,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推动全球客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展望2025年,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BusWorld Brussels 2025将继续引领全球客车行业的创新潮流,见证中国客车制造业的稳步崛起,并为全球客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搭建更为坚实的桥梁。
展品范围:
各类客车、大巴、中巴、小巴生产商、OEM、配件制造商、备件制造商、电池制造商、ITS/混合设备、灯和LED显示屏、轮胎制造商、巴士内部装饰、油漆装饰、座椅制造商、地板、产品设计师、视听、车载多媒体、空调及配件、车载冰箱、内饰、冲击板、金融机构、变速箱、齿轮及制动系统、玻璃、门窗及遮阳系统,空气悬挂、空气弹簧、润滑系统,换向/助力器,客车电子电器、客车厢体及集装箱、尾板及装卸平台、新能源、新材料、各种液压件、ABS及安全气囊、客车改装技术及装备、物流运输系统、检测及维护系统、GPS系统及调度系统等、试轨道以及道路外的展厅外面、测试驾驶、电动汽车。
采购商构成:中央政策制定者、邦政府、国道公路运输公司、舰队业主、旅游经营者、国防机构、学校与教育机构、公司房屋/公共部门、事业部门、航空公司、协会、技术民主党人、技术顾问等
参展对象:整车制造及出口商、品牌零部件出口公司、零部件国际贸易商、汽车零部件OEM制造商、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供应商。
市场介绍:
一、比利时客车市场分析
比利时作为欧盟核心国家之一,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公共交通系统和较高的城市公交出行比例。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和比利时官方交通统计局(Statbel)数据,截至2024年底,比利时在用客车保有量约为20,000辆,其中公交车、校车及长途客运车辆占比超过85%。2024年全年客车新注册量约为1,350辆,较2023年增长4.2%,主要得益于欧盟绿色交通补贴政策和本地老旧车辆更新计划。
新能源客车在市场结构中比重不断提高。2024年,新能源(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客车注册量达368辆,占新注册总量的27.2%,同比增长约60%。其中,纯电动客车(BEV)增长最为明显,成为比利时各大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采购目标,如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根特等城市均已启动纯电动公交车替换传统柴油车计划。
私营客运市场也展现出新的活力。受欧洲旅游业复苏带动,中小型旅游巴士市场逐步回暖,商务接驳与城际客运服务呈上升趋势。比利时地处欧陆交通枢纽,法兰德斯与瓦隆区之间及与德国、法国、荷兰的跨境客运服务日益密集,这对中大型高端巴士和多功能轻型客车提出更多需求。
二、比利时客车产业细分
比利时客车产业结构较为完整,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售后服务、交通系统集成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等多个环节,虽然本土整车制造能力不强,但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整合能力,已形成较强的分工协作网络。
按车型用途划分:产业可细分为城市公交车、长途客运车、旅游大巴、校车、通勤接驳车和微循环巴士等六大类。其中城市公交车为政府及市政交通主导采购,占市场总规模约45%;旅游巴士与长途客运合计占比约30%;校车和企业班车约占15%;其余为定制化或区域微循环用途车辆。
按能源类型划分:目前比利时市场中柴油客车仍占据主导地位,占在用客车总数的67%左右,但这一比例正逐年下降。新能源车型中,纯电动客车发展最快,占新能源细分市场的近70%,氢燃料客车主要集中在布鲁塞尔公交公司(STIB)和部分城市试点线路中。插电混动车型主要应用于旅游车和部分混合路线车辆中,因兼顾续航与环保成为过渡选项。
按车身结构划分:市场主要以12米标准公交和18米铰接车为主,中巴(8米至10米)车型则多用于区域支线交通和校车服务。近年来,欧盟对于无障碍出行要求不断提高,低地板、无障碍电梯等配置已成为公共采购的标配。同时,智能网联配置成为客车新标配,如远程调度系统、视频监控、安全驾驶辅助(ADAS)、能耗管理系统等。
产业链方面:整车企业主要依赖进口,当前比利时客车市场主要品牌包括Van Hool(本土制造)、Volvo Bus、Mercedes-Benz Bus、VDL、Solaris、MAN等。同时,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宇通、中通等也已进入比利时市场,参与公交电动化招标,并逐步获得一定份额。在配套领域,本地企业则活跃于电机、电控、充电系统及能源管理软件等环节,参与欧盟绿色出行产业链协作。
三、比利时客车政府政策
比利时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推动城市公交电动化方面,已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其政策导向主要受欧盟《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清洁车辆指令》(Clean Vehicle Directive)以及本国联邦与区域层级战略影响,旨在通过财政补贴、采购标准、排放管控及基础设施投资等多维手段,引导客车产业向低碳、高效、智能化方向转型。
在国家层面,比利时联邦政府设有绿色公交采购补贴机制,规定各地市政公交公司在未来新车采购中,清洁能源车辆(纯电、氢能或混动)的比例应不低于45%,并计划到2030年将所有公交车辆更新为零排放车型。与此同时,通过与欧盟共同资金计划(如Connecting Europe Facility、Horizon Europe)协同推进,为公共交通领域提供专项融资与技术研究资助。
此外,三大地区政府(布鲁塞尔、法兰德斯、瓦隆)分别出台区域性补贴政策。例如,法兰德斯地区设有“电动公交车先导计划”(eBus Pilot),对市政公交采购电动大巴的运营商提供高达车辆总成本40%的补贴,并在充电桩安装、电网接入、调度软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额外财政支持;瓦隆地区则通过绿色交通创新基金推动氢燃料客车的商业化试点。
排放监管方面,比利时依据欧6标准严格限制新注册柴油客车的准入门槛,并将在2027年前陆续禁止非清洁能源车辆进入核心城市区域。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地已划定“低排放区(LEZ)”,限制高排放车辆运行。针对校车及企业班车,比利时各地亦出台不同形式的新能源替代激励措施,以推动私营运输车辆绿色升级。
同时,政府推动“绿色公交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政策,要求新采购电动公交车必须配套智能充电设施及运维管理系统,鼓励能源与交通协同布局,实现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整体升级。这些政策不仅为整车厂商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政策窗口,也为零部件、软件、充电设备等上下游企业带来商机。
四、比利时客车市场趋势
2025年比利时客车市场呈现出四大核心趋势:电动化加速、氢能探索、车型多元化、智能化升级。
首先是电动化全面加速。在欧盟“Fit for 55”框架和本地交通绿色转型计划双重驱动下,比利时城市公交领域已明确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目标。根据比利时交通部预测,到2027年电动客车在新车注册中的占比将超过60%,并逐步取代柴油车型成为主流。多地公交运营商正与比亚迪、VDL、Solaris等企业签署批量电动公交采购订单,同时引入整套能耗管理和调度系统,以提升运营效率。
其次是氢能客车作为补充技术路线开始逐步推进。由于比利时在氢气生产和加氢站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瓦隆区和布鲁塞尔地区已部署多个氢燃料公交试点线路,未来将在长续航、山区和长途运输场景中拓展氢能车辆的商业化路径。此趋势与欧洲整体推动“氢能走廊”规划形成呼应。
第三,车型需求更趋多元化。除传统12米城市公交和长途旅游巴士外,城市支线、微循环、小型通勤巴士(8–10米)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城市副中心、大学园区、工业园区及接驳交通场景中更为普遍。同时,旅游业复苏带动中高端大巴车市场回暖,越来越多运营商关注舒适性、续航和数字服务能力。
最后,智能化升级成为关键发展方向。越来越多比利时公交公司引入车联网技术、远程管理系统、智能调度平台与驾驶行为监控系统。未来客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数据节点,智能终端、OTA远程升级、能耗管理、AI调度等功能将成为采购决策的重要参考。
综合来看,技术转型、政策引导和市场结构调整正在共同推动比利时客车市场进入绿色、智能、高效发展的新阶段。未来3–5年,具备新能源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和智能运维服务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比利时客车市场概况
比利时客车产业虽然在整车制造领域规模相对有限,但其在欧洲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高度集成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专业分工体系。该国产业结构以区域集中、出口导向、高度专业化为主要特点,形成了围绕城市公共交通、旅游大巴、校车及企业班车的完整市场体系。
整车制造方面,比利时本土代表性企业较少,VDL(荷比合资)、Van Hool(总部位于孔蒂希)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客车制造企业。其中,Van Hool长期专注于高端旅游大巴及氢燃料公交研发,是比利时乃至欧洲氢能公交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Exqui.City系列车型在欧洲多个国家投入使用,并出口至美洲和中东市场。另一企业VDL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其在比利时设有多个生产和研发中心,是欧盟电动公交主力供应商之一。
在产业链方面,比利时在电驱动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电池管理、车载电控等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例如,位于鲁汶和列日的工程公司专注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能耗监控平台,服务于Van Hool、Solaris、MAN等整车客户。此外,比利时在充电桩制造、电网系统集成、储能设施等新能源客车配套环节上也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形成以Bruges、Ghent为中心的绿色交通技术创新走廊。
另外,比利时强大的科研与教育基础为客车产业提供了持续的创新源动力。鲁汶大学(KU Leuven)、根特大学(UGent)等高校与企业建立了多个交通工程联合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氢能动力系统、智能出行、交通流建模等。政府也通过Tax Shelter创新基金、区域产业集群项目等方式支持本土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客车供应链。
在应用端,STIB(布鲁塞尔城市交通公司)、De Lijn(法兰德斯公交公司)和TEC(瓦隆公交公司)三大主要公交运营商共同构成比利时城市公交市场主体,对客车整车及技术设备形成稳定采购需求,也推动了公共交通数字化平台和智慧交通生态的发展。
六、比利时客车市场动态
截至2025年上半年,比利时客车市场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城市公交系统的全面升级及新能源替代进程。根据比利时交通研究院(BIVV)最新数据,2024年比利时共注册新客车约4,300辆,同比增长6.2%,其中新能源客车(包括电动和氢能)约占比42%,显示出绿色转型初见成效。
在区域分布方面,法兰德斯地区更新换代节奏最快,占据全国新能源客车销量约55%,主要受益于De Lijn在2023–2025年间的“绿运计划”加速实施,累计投标采购超700辆纯电动公交车。布鲁塞尔地区紧随其后,STIB在过去一年中将50余辆柴油公交更换为BYD和Irizar的纯电动车型,并同步投入了10辆氢燃料公交进入日常运营测试。
而在瓦隆区,虽然经济基础相对较弱,但TEC仍通过欧盟Cohesion Fund争取到数百万欧元资金,用于引入新型电动校车及小型巴士项目。目前在列日、那慕尔等城市,轻量级微循环电动巴士成为社区交通的新热点,形成比利时客车市场新的增长点。
企业方面,Van Hool宣布2025年上半年接到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本土的电动及氢能大巴订单累计超过300辆,其中一半将用于比利时市场。中国品牌比亚迪持续深耕比利时,2024年底向布鲁塞尔交付了新一批18米电动铰接公交,在用户中获得较高评价。Solaris、Irizar、VDL等欧洲品牌继续保持中高端市场份额,正在通过本地化服务及智能化管理平台深化与比利时各公交公司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比利时出台《零排放交通执行路线图》,明确提出“2030年所有新购公交车100%为零排放车型”的硬性目标,使得公交公司纷纷调整车辆采购计划,加快新能源车型验证和采购流程。同时,加氢站网络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布鲁塞尔机场、安特卫普港口周边正在新建多座氢气加注设施,为氢能客车大规模部署打下基础。
从市场动态来看,虽然客车整体市场容量不算庞大,但其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替节奏明显加快,新能源、智能化、定制化将成为未来比利时客车市场的关键词,值得整车厂及配套企业重点关注和布局。
七、比利时客车品牌市场占有率
比利时客车市场品牌格局高度国际化,欧洲本土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品牌近年来快速渗透,尤其在电动公交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根据比利时交通研究所(BIVV)和欧洲客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统计,按注册车辆总数和实际运营车辆的品牌归属,可大致划分以下市场占比:
1、Van Hool – 28%(主导地位):作为比利时本土品牌,Van Hool长期稳居市场第一,特别是在旅游大巴、高端公路巴士和新兴氢燃料公交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品在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地的大型公交公司中广泛应用,也是比利时公交智能调度平台主要整合的品牌之一。尽管面临新能源转型压力,但其Exqui.City系列(包括电动和氢能版)获得欧盟多个示范项目支持,市场基础稳固。
2、VDL – 18%(中高端主流):作为荷兰品牌,但长期在比利时市场设有生产与服务中心,VDL凭借其Citea系列纯电公交车型在多个城市公交公司中大批量部署,成为新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推手。VDL因其稳定性能和模块化定制能力,在比利时中大型公交采购中具备较强吸引力。
3、BYD – 13%(中国品牌领先者):比亚迪已成为比利时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客车品牌,主要聚焦电动城市公交领域。其18米铰接电动公交车在布鲁塞尔和根特等城市投入运营后获得良好口碑。BYD在本地设有售后支持网点,并与比利时企业合作开展车辆维保、动力电池更换服务,在市场渗透力和本地化方面进展迅速。
4、Solaris – 10%(波兰品牌,新能源先锋):Solaris是比利时市场电动公交采购中的重要候选品牌,尤其在中型公交车和双源车型(电+氢)上具备竞争力。该品牌以其低地板设计和舒适性著称,广受城市公交公司青睐,尤其在瓦隆区市场增长较快。
5、Irizar – 8%(西班牙品牌,设计优雅):Irizar凭借其电动巴士系列(ieBus)和旅游大巴产品进入比利时市场,其在校车、机场接驳和中型长途客运中的市占率稳步增长。由于设计美观和噪音控制佳,Irizar多被用于高端出行和政府形象工程项目。
6. Mercedes-Benz & MAN – 合计10%(传统强者):作为德国老牌客车企业,奔驰和曼恩在比利时的传统柴油及天然气客车领域历史悠久。尽管近年来新能源转型较慢,但在旅游巴士和城际班车方面依旧拥有固定客户群。未来能否扩大新能源产品线,将影响其市场份额能否维持。
7. 其他品牌 – 13%(小众及新兴品牌):包括中国宇通、英国Optare、意大利Iveco等品牌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存在零星部署。部分新进入市场的初创品牌正在通过智能出行平台、自动驾驶测试等方式探索突破口。
总体来看,比利时客车市场呈现“本土+欧洲主力+中国新锐”三足鼎立格局。Van Hool依靠本土优势继续领跑,VDL、Solaris稳扎稳打,比亚迪则代表中国力量持续抢占新能源份额。未来品牌竞争的核心将在于新能源平台成熟度、整合能力与本地服务支持的深度,谁能更好满足比利时市场对“绿色、安全、智能”的综合需求,谁就有可能赢得下一轮市场突破。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微信服务号:展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