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成效
1. 关键技术突破
- 激光焊接领域:
佳士2024年收购德国CLOOS部分专利后,在越南推出首款国产化激光焊接机器人(JASIC-LW300),精度达±0.03mm,价格比库卡同类低40%,已获VinFast二级供应商订单。
- 自动化算法:
瑞凌并购瑞典Arcos等离子技术后,开发出适配越南湿热环境的自适应焊接参数系统,良品率从92%提升至97%(2025年越南船厂实测数据)。
2. 本地化生产降本
- 通过并购企业技术转移,中国品牌在越南建立核心部件生产线:
- 瑞凌海防工厂实现焊枪电机国产化,成本下降25%。
- 佳士与越钢合作生产的特种焊丝(耐盐雾型),替代伊萨进口产品,采购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
- 关税优势:本地化率超40%的设备可享受越南《机械工业2030》5%关税减免(欧美品牌进口设备税率为10%)。
3. 标准与认证壁垒突破
- 借助并购企业的国际认证资质(如德国DIN标准),中国品牌在越南高端市场准入率提升:
- 2024年佳士通过ISO 3834认证的机型从3款增至8款,获准进入越南石油(PVN)供应链。
- 推动中国GB标准与越南TCVN对接,锰镍合金焊接工艺等5项技术被纳入越南国家白名单。
二、典型案例
1. 埃斯顿并购意大利Euclid Labs
- 获取3D视觉焊缝跟踪技术,针对越南电子代工厂开发的微型焊接机器人(ER6-Cobot),在三星北宁基地测试中效率超越松下同类产品15%。
2. 瑞凌整合瑞典技术后的市场反馈
- 其等离子切割机在巴地头顿省船厂的市占率从2023年的12%升至2025年的28%,直接挤压伊萨份额。
三、现存挑战
1. 技术消化滞后
- 部分并购技术(如激光发生器光学系统)仍依赖原团队支持,中国工程师独立调试成功率仅60%(2025年内部数据)。
2. 品牌溢价不足
- 即便技术参数接近,中国品牌高端设备定价仅为欧美品牌的60-70%,越南头部企业仍倾向选择林肯等品牌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3. 政策波动
- 越南《外资技术转让法》(2025年修订)要求技术并购方5年内实现本土研发投入占比超30%,否则面临罚款。
四、未来策略建议
1. 短期(2025-2027)
- 聚焦并购技术本地化适配(如开发越南版焊接数据库),而非简单复制海外机型。
2. 长期(2030后)
- 通过并购整合欧洲中型品牌(如奥地利Fronius非核心业务),获取完整销售渠道与技术团队。
越南用户采购建议:
- 若需接近欧美性能但预算有限,可评估中国品牌的并购技术机型(如佳士JASIC-LW300)。
- 关键工艺环节建议要求中国品牌提供原技术团队支持协议(如德国工程师驻厂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