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动车市场正在经历关键转折点。2024年销量突破160万辆、渗透率超过10%的背后,是行业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的明显信号。现在在美国主要城市,几乎每个汽车品牌都在推电动车,但消费者反而更挑剔了——他们不仅要看续航里程,更关心充电方不方便、电池保多久、二手车能卖多少钱。
走在底特律或硅谷,能明显感受到供应链正在重塑。车企不再简单把中国或欧洲的车型拿来卖,而是针对北美路况和消费者习惯重新设计。更关键的是电池厂跟着整车厂走,都在墨西哥或美国南部建厂。这种本土化不只是为了降成本,更是为了拿补贴——不符合本地化比例要求的车,根本享受不到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沿着加州5号公路开电动车,每隔50英里就能看到新建的快充站,这得益于联邦政府的NEVI计划。但在中西部农业州,找个直流快充桩还得提前规划。目前美国充电站建设呈现"两头热"——城市中心和高速干线很热,郊区和小镇还是冷清。这种不均衡至少还要持续2-3年。
明年(2025年)是个关键节点,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调整,这已经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决策。精明的车企都在打"政策倒计时"这张牌,提醒消费者抓住最高补贴的机会。不过各州政策差异很大,比如加州还有额外的购车补贴,而有些州已经取消了激励政策。
问: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最适合从哪个环节切入?
答:充电设备特别是直流快充模块是目前最稳妥的切入点,美国本土产能不足且技术要求明确,政策补贴也直接支持充电网络建设。
问:政策变动期该如何把握市场节奏?
答:重点关注三个时间节点:每年1月的税收抵免资格更新、各州立法会议期的补贴政策调整、联邦基建基金每季度的发放计划,建议企业设置专门的政策追踪岗位。
#电动车##充电桩##新能源#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