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2/ 2
  • 0
  • 0
  • 0
  • 0
南半导体设备行业国际巨头纷纷布局

一、国际巨头的战略布局逻辑

1.地缘政治避险

  • 美国芯片法案(CHIPS Act)限制在华扩产,越南成为替代性制造基地(英特尔将越南封测产能提升至全球40%)。

2.成本与供应链优势

  • 越南封测人力成本仅为新加坡的1/3,且毗邻中国原材料供应圈(广西-北宁跨境供应链通道效率提升30%)。

3.政策红利驱动

  • 越南《芯片法案》对半导体设备进口关税减免50%,外资技术转移可获20%补贴。

二、核心企业布局图谱(2025年最新动态)

网页链接 width="640" height="305" />

:美企占越南半导体设备投资份额达65%,韩企占22%,台企聚焦技术授权

三、本土化合作模式与技术溢出效应

1. 设备技术转移路径

  • 初级组装:三星授权BK Holdings生产热压键合机外壳,精度要求±5μm(国际标准±1μm)。
  • 核心部件维修:英特尔在岘港设设备维护中心,培训越企维修真空泵/温控模块。
  • 联合研发:ASM PT与越南科院(VAST)开发低成本焊线劈刀,替代日本进口(成本降40%)。

2. 本土企业受益领域

网页链接 width="640" height="219" />

四、挑战与结构性瓶颈

1.技术代差难跨越

  • 本土设备企业集中于后道低端环节(如切割/清洗设备),光刻/离子注入等前道设备完全依赖进口。

2.人才储备不足

  • 2025年越南高级设备工程师缺口达3800人,三星研发中心60%员工需外派。

3.供应链脆弱性

  • 设备核心部件(如运动控制器)库存仅7天,地缘冲突可能导致停产。

五、未来趋势:从“代工基地”向“生态节点”跃迁

1.设备制造链延伸

  • 2026年英特尔计划在海防市建设设备校准实验室,支持本土企业提升精度标准。

2.政策加码研发

  • 越南科技部设立$5000万基金,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地机构联合开发二手设备翻新技术(目标降低50%采购成本)。

3.区域协作深化

  • 中越设备供应链整合:通过广西凭祥保税区进口中国激光切割模块(关税归零),组装后出口东南亚。

结论:越南半导体设备行业的“黄金窗口期”

 

“外资巨头要的是产能,越南要的是技术”(越南科技部长黄成达,2025)
  • 短期(2026-2028):国际巨头通过设备组装/维修环节培育本土供应链,但核心技术(如光刻机)封锁仍将持续。
  • 破局关键
  • ✅ 利用RCEP零关税政策引入中国设备模块(如上海微电子切割机)
  • ✅ 绑定外资巨头技术转移项目(如英特尔校准实验室)
  • ✅ 聚焦细分领域突破(如SemiLab的AI检测算法已获台积电认证)
数据来源:英特尔越南扩产声明、三星河内研发中心简报、越南《芯片法案》细则。
14小时前 广西
共 0 条评论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