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0
  • 0
  • 0
  • 0
家家健康
关注
民营医院生存困境:降级求生还是另寻出路?

在医疗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民营医院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生存还是体面?当生存压力如潮水般涌来,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无奈地选择了“向下走”——主动降级。

降级潮起,民营医院生存危机凸显

近期,医院降级的消息屡见不鲜。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卫生健康局发布的公示显示,眉县槐芽东方医院自2025年9月1日起由二级综合医院降为一级综合医院。无独有偶,宝鸡高新中医医院、四川广元皮肤泌尿专科医院、淮南现代医院等众多民营医院纷纷主动申请降级,甚至临夏明瑞医院从一级综合医院申请降级为门诊部。这些医院地域不同、规模各异,却都不约而同地踏上了降级之路。

降级潮的背后,是民营医院难以承受的生存重压。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以“医院”为关键词搜索,去年一整年各类破产、清算等案件共计1158件,截至今年7月,2025年同类案件已经达到了766件。这一组组冰冷的数据,无不昭示着民营医院生存环境的恶化。

网页链接 data-ic="false" data-width="1038" data-height="574" data-ic-uri="" />

成本高企与医保改革,压垮民营医院的“两根稻草”

“在现如今的行情下,维持二级医院‘体面’的成本太高了。”某二级私立皮肤病专科医院院长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民营医院的心声。二级医院需要配备并定期更换符合等级要求的设备,如 CT、MRI 等,还要有足够数量的高级职称人员以及各类专职岗位,这些费用每年都在不断攀升。

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是成为了压垮许多民营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依照传统模式、过度依赖医保的民营医院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据专家分析,DRG/DIP 付费改革导致民营医院的平均利润率从改革前的 11.3%降至 5.7%,甚至有 40%的民营医院陷入亏损状态。在这种困境下,降级成为了许多民营医院无奈的求生手段。

降级非万能,转型才是出路

然而,降级并不是保证民营医院生存的灵丹妙药。乐山华城耳鼻喉专科医院于 2021 年主动申请从三级耳鼻喉医院降为二级耳鼻喉医院,但短短 3 年后,2024 年 5 月,仍然最终选择了注销。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降级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

“光降级还是不行的,最终的出路绝对是转型。”曹瑞院长强调。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也指出,这些降级的机构多数是之前批准或被初步认定等级而未经过医院等级评审的机构,主动申请降级的核心原因在于“求生存”,但转型才是民营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网页链接 data-ic="false" data-width="1059" data-height="574" data-ic-uri="" />
 

 

3小时前 浙江
共 0 条评论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