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热泵国补最后窗口期,千亿订单闭眼入局!
热泵国内市场发展已进入“政策赋能+技术替代”的红利期,具备技术储备、渠道优势和本地化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如美的、格力、海尔)牢牢把持着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破局,同时在市场因素的冲击下,叠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不利的经营环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若行业洗牌加速,未来3-5年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政策强力托底,市场需求仍可深挖
北方“煤改电”进入第三阶段(2023-2025年),河北,山西等地新增热泵改造占比超40%,热泵供暖成本仅为燃煤的1/3,替代散煤供暖的经济型显著。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区政府精准扶持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浙江在“工业节能与绿色制造”专项中,热泵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省级示范名单;江苏工业园区对热泵系统按投资额给予15%贴息;工业热泵在食品加工、数据中心等场景应用的需求也正在提高。
终端领域刚性需求爆发,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一波
江浙地区纺织行业采用高温热泵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企业应用比例已超20%;上海电镀涂装行业热泵应用已进入加速期,规模化企业渗透率已达到30%左右,与此同时上海预计将电镀行业热泵改造纳入“碳普惠”体系,预计2025年前完成50%规模以上企业改造;国内化工制药行业中,江苏、浙江的工业热泵渗透率达35%,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除了这两个地区的环保高压外,热泵对能源控制是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成本降低、投资回报快、技术适配度高等多重益处。
根据政策红利、经济性、技术迭代三个维度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工业热泵发展的新兴场景。其一是重工业余热回收,主要表现在政策推动上,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工业余热利用率提升至60%,钢铁、水泥、纺织等高耗能行业将成为重大突破行业;其二新能源产业链,如锂电池干燥、氢能设备电解等新兴场景中,热泵可节能60%,将成为这一场景中降耗的关键手段。其三工业园区内多企业共享热泵系统的余热循环利用,热泵的贡献率将达到30%;其四农业烘干和养殖业恒温环境,2025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热泵技术提供了政策背书,文件中明确提到农产品烘干与保鲜、养殖温控、“零碳农场”模式等与热泵技术息息相关的技术要求。
坐在金矿上的热泵企业,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
前文虽然提到了热泵在多个领域有节能降耗的利器,与此同时热泵系统的替换成本较高,包括设
2025热泵国补最后窗口期,千亿订单闭眼入局!
热泵国内市场发展已进入“政策赋能+技术替代”的红利期,具备技术储备、渠道优势和本地化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如美的、格力、海尔)牢牢把持着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破局,同时在市场因素的冲击下,叠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不利的经营环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若行业洗牌加速,未来3-5年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政策强力托底,市场需求仍可深挖
北方“煤改电”进入第三阶段(2023-2025年),河北,山西等地新增热泵改造占比超40%,热泵供暖成本仅为燃煤的1/3,替代散煤供暖的经济型显著。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区政府精准扶持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浙江在“工业节能与绿色制造”专项中,热泵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省级示范名单;江苏工业园区对热泵系统按投资额给予15%贴息;工业热泵在食品加工、数据中心等场景应用的需求也正在提高。
终端领域刚性需求爆发,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一波
江浙地区纺织行业采用高温热泵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企业应用比例已超20%;上海电镀涂装行业热泵应用已进入加速期,规模化企业渗透率已达到30%左右,与此同时上海预计将电镀行业热泵改造纳入“碳普惠”体系,预计2025年前完成50%规模以上企业改造;国内化工制药行业中,江苏、浙江的工业热泵渗透率达35%,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除了这两个地区的环保高压外,热泵对能源控制是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成本降低、投资回报快、技术适配度高等多重益处。
根据政策红利、经济性、技术迭代三个维度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工业热泵发展的新兴场景。其一是重工业余热回收,主要表现在政策推动上,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工业余热利用率提升至60%,钢铁、水泥、纺织等高耗能行业将成为重大突破行业;其二新能源产业链,如锂电池干燥、氢能设备电解等新兴场景中,热泵可节能60%,将成为这一场景中降耗的关键手段。其三工业园区内多企业共享热泵系统的余热循环利用,热泵的贡献率将达到30%;其四农业烘干和养殖业恒温环境,2025中央一号文件为农业热泵技术提供了政策背书,文件中明确提到农产品烘干与保鲜、养殖温控、“零碳农场”模式等与热泵技术息息相关的技术要求。
坐在金矿上的热泵企业,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
前文虽然提到了热泵在多个领域有节能降耗的利器,与此同时热泵系统的替换成本较高,包括设
5个月前